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醉看诛仙 > 禅意(下)

禅意(下)

禅意(下) (第1/2页)

四、小乘济世,大乘度人
  
  道玄在前山为天下苍生,不惜入魔,宁可万劫不复,也要与兽神拼死相争,无愧于“正道”二字,更无愧于“天下正道第一人”的称号,此为英雄的极致,正如《射雕》里讲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或曰:为天下请命,代苍生立言。
  
  与此同时,张小凡却在后山,与自己的心魔殊死搏斗,明心见性,直指本心,为的是彻悟一切,这种纯粹意义上的灵魂救赎,更是“大道”的终极体现!
  
  这一正一邪两个人,这一老一少两代人,同为青云山最优秀最杰出的人物。一个为了“维护”而战斗,一个为了“打破”而杀戮。两个人同时在为了各自的追求,各自不同的信仰而拼命。两场战斗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者心思之巧,堪称绝妙,让人叹为观止!
  
  为了除掉心魔,张小凡九死一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却因为打破了幻月镜,弄断了诛仙剑而饱受非议;为了除掉兽神,道玄则以血祭剑,付出了入魔的代价,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田不易不理解也就罢了,甚至作者本人,最后也把道玄处理成了卑鄙无耻的小人,令人遗憾之余,也唏嘘不止;如此看来,大凡超凡入圣的人物,都因为其思想过于先进过于超前而无可避免的要承受世俗的偏见与非议,这是英雄的悲哀,更是伤害英雄的人共同的悲哀!
  
  张小凡固然“面对了整个世界”,道玄又何尝不是“面对了整个世界”?
  
  这样两颗全天下最孤独的心,理应互相理解才对。然而,他们偏偏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个中原因,颇有些耐人寻味。只因为道玄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张小凡则代表了另一个时代,另一种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同时,张小凡的价值观最早又是脱胎于道玄,而且,殊途同归,最终又交汇于同一个点(两个人都手持诛仙剑与邪恶战斗),此为万法归一,是一个圆,一个轮回。
  
  若将这个“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则必然会发现,这同时也是人生的法则。一个人的一生,总是始于少年的偏激与热血,经过漫长的人生历练(青云门让弟子下山,理由似乎永远都只有一个:历练),最后终于暮年的从容和理智。
  
  这同时也决定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既争锋相对,又彼此依存,是最亲密的师徒,也是水火不容的死敌。
  
  张小凡入魔,道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了鬼王、狐妖、普智的层层努力,最终是道玄一剑将其逼下青云山,亲手把他推向了邪恶的鬼王宗;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准备,张小凡终于要重回青云山了,这次则是经过了野狗、陆雪琪、小白、万剑一等人的呼唤,道玄仍将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那个一锤定音的人。
  
  十年前,是道玄逼走了张小凡;十年后,也必将由道玄亲自迎回张小凡。
  
  这里加一笔,田不易(或者说作者)犯了一个错误:“他是我大竹峰座下第七弟子,是我田不易说的,怎样?道玄师兄!”田不易此言,颇有些越俎代庖的味道,不客气的讲,这是张小凡与道玄之间的恩怨,关你田某人什么事,当年审判张小凡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在做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道玄那一剑才是横在张小凡与青云门之间最大的鸿沟,没有道玄的首肯,即使整个青云子弟都来劝张小凡回山,于小凡而言,也没有意义。而消弭鸿沟的办法只有一个,少年张小凡因为偏激的心性所囿,自是无法理解道玄的做法,如今,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的张小凡,又已经在天音寺原谅了普智,初步领悟了宽容与谅解的真谛,倘若再不能理解道玄所为,未免太假,而且也失去了这一路走来种种遭遇挫折的意义。因此,他日以宽容之心理解道玄当年所为,与之握手言和,才是张小凡唯一的选择,也只有那个时候,他才能融会贯通第四卷《天书》,彻悟“爱”的力量。
  
  与此同时,碧瑶也该还魂了,碧瑶能否“还魂”的关键就在于张小凡能否“还魂”。而作者在第七部的处理上,道玄与张小凡一战,非但没有如天音寺与普智和解那段一样在“人性”二字上下功夫,上演一出煽情大戏,反而变本加厉,用昔日劈散了碧瑶魂魄的诛仙剑,复又干掉了田不易,以至于后来苏茹自鍼,矛盾至此再无缓和余地。数日后张小凡在青云岌岌可危之际,再进幻月洞府,与道玄的对话固然变的极为可笑,这还不算,最后竟然手持半截诛仙迎战并击败鬼王,更是把这个笑话推演到了极致。
  
  言归正传,张小凡是有慧根的,他为打破为看透而活;而与他势不两立的道玄,却是为了维护为了捍卫而生,这两个人天生就是为了对立而走到一起的。
  
  道玄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而而要心甘情愿被“天下苍生”误解,明知道这么做的唯一后果就是入魔,会被他曾经拼命维护过的人所唾弃,会被生他养他的门派所抛弃(青云门自青叶开始就有“弑师”的传统)。然而,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只是临行前,去跟万剑一道别而已,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张小凡却为了追求“自我”而不惜杀尽一切敢挡在他面前的人,先是“天下苍生”,再就是他们的最后的屏障万剑一,最后是他至亲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至此,便如尼采所说的,张小凡这个孤独者,由幻月洞府正式走向了追求自我之路!经过了他自己和他的七个魔鬼,最终成为自己的异教徒、巫师、卜者、疯子、怀疑者、亵渎者,以及歹徒!
  
  至此,他才真正做到了:一个人,一根烧火棍,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至此,他也才真正踏上了:诛仙的旅程。
  
  ※※※※
  
  道玄为了他人而战斗,张小凡为了自己而杀戮,这在惯常思维上,高下自是不言而喻。然而在《诛仙》里,却恰恰相反,张小凡的境界显然还在道玄之上。道玄为了天下苍生与邪魔拼命,固然无愧于“正道”二字,张小凡却在幻月洞府与心魔争斗,为的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更是“大道”的终极体现。
  
  如果说道玄是这个奇幻世界里的“圣雄”,那张小凡则是当之无愧的“哲人”。
  
  关于这点,不妨再细细的与诸君解说一番。
  
  先提一个细节,《天书》总纲惊现于滴血洞后,作者随后便清楚的注明此段总纲文字的参考文献之一就是佛家著名的《金刚经》。而恰恰就是这部佛家的经典之作,才是解析张小凡与道玄境界的关键。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金刚一般的大彻大悟之智慧揭示世间虚妄的表象,得以解脱,到达彼岸。其中,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道:“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类似这样的表达,在《金刚经》里随处可见!上面的文字很晦涩,强调的思想却并不难理解,就笔者的理解而言,乃是八个字:
  
  小乘济世,大乘渡人!
  
  佛门重精神,讲究修心,对肉体则看得很淡,哪怕救千百万个“臭皮囊”也远不如渡化一个“真灵魂”有意义!
  
  道玄为了这个世间,为了这个世间的苍生而战斗,精神境界之高,田不易等庸常之辈自是望尘莫及;然而张小凡却是在为了看穿这个世间、看穿本心而战斗,精神境界,显然又高了一层。
  
  与小凡比起来,道玄为之战斗,为之不惜入魔的终究只是一些个“臭皮囊”,庸庸碌碌,为了活着而活着,不过是一群行尸走肉。再次请出帕斯卡尔的名言:人不过是一根芦苇,但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离开了思想,沦为欲望的奴隶,与禽兽何异?即使没有这次浩劫,若干年之后,也是同样的结果。兽神所为,只是让这个结局提前了几十年而已(注:这里参看前文关于“生死”的界定,生者未必真生,死者也未必真死)。
  
  这么说或许有些晦涩和不近人情,那么不妨再讲一则禅林小故事吧:《度人度心》。
  
  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所寺院向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转头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转头搬到后院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
  
  方丈什么话也没说,而是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的。”
  
  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砖来,整整两个小时,才算完成。
  
  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两,乞丐接过钱,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回答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赚到的钱。”
  
  乞丐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过了几日,又有一个乞丐来到了寺院,方丈把他带到后院,指着砖对他说:“把砖搬到屋前就给你银子。”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不屑一顾的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上次您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后院,这次又让乞丐把砖从后院搬到屋前,您到底是想把砖放到哪呢?”
  
  方丈道:“砖放到哪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