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醉看诛仙 > 禅意(上)

禅意(上)

禅意(上) (第2/2页)

可见,普鸿此次所为,决然不是佛法修为到了至高境界才做出的自然而然的举动,而是掺杂了许多世俗的东西。
  
  长期以来,世人皆以为佛法一道,是消极避世,遁出尘世,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勘不破“我执”的迷惘之言。佛菩萨的愿心,讲地是出世的道理,行的却是入世的金刚大道。所以不为入世地金刚,便成不得菩萨道,更不得为佛。
  
  佛子之心,是在度人而不在逃情。超越尘世之上,而度化众生,使更多地愿心得到满足,使更多的众生得到心灵的抚慰与解脱,这才是佛子的真义。观世音大士有大悲愿“度尽三界一切苦厄众生”;普贤菩萨则发愿说“众生之业不消,我愿不尽”;地藏王菩萨甚至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样的宏愿来。出家的僧人之所以看破红尘,不该是为了逃避内心的愧疚和痛苦,恰恰是应该勇敢的面对它,不但自己得到超脱,更努力的劝化他人以自己以往的生命苦难为鉴。这才是出家地真义。
  
  方今天下,已然是危机重重,兽神虽遭重创,但未伤其根本,随时可能再次北上;西南之地,又有鬼王一统魔教,虎视眈眈,准备入主中原;焚香谷主云易岚则雄心勃勃,加紧了争霸天下的步伐……这个时候,普鸿选择了隐居,决然不是佛法正道。
  
  只是,在普鸿说完了上面那些话后,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我却不曾后悔……玉壁通灵,必然是有不愿见张施主死在天刑之下的理由。既然玉壁尚且如此,可见我并非做错了……
  
  修佛之人应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普鸿明知道自己所为没有错,却依然要去面壁思过,这里毋庸置疑,显然是着相了。
  
  再比如,普鸿说色即是空,要张小凡放下尘世间的一切,遁入空门,本是没有错的。然而,这个时候提出来,却是万万不该,错解了佛法,以为出家为僧,便可消除一切的痛苦冤孽,未免太过儿戏。
  
  人生的很多事,需要的是积极面对,而非消极逃避。佛祖说人生有诸般忧苦。并不是要我们远离尘世,而是要我们以大智慧一一面对和认识它们,并逐一的放下,使我我们的身心不至于沉溺苦海。而超脱于众生之上……
  
  昔日有尊者阿难,为失恋逃情而出家,谁知在云端看见了水边浣纱女的一截裸露的雪白足踝,竟然从云端坠落,重入轮回。可见情如何可逃呢?此时此刻,碧瑶依然沉睡不醒,雪琪则时时在心头萦绕,至于道玄那一剑之仇,更是如烈火岩浆般炙烤着张小凡的心,这个时候出家,只怕修不到自己内心的平静,还要时时沉溺在自责和愧疚地苦海之中,无法自拔,又谈什么彻悟呢?
  
  佛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七苦之中,求不得最苦,张小凡从来都是有所求却又偏偏又求之不得,少年时期,痴恋着田灵儿,最终得到的答复却是“你再练也是比不上齐昊师兄的”;为求的师父田不易一句赞美而不惜在“七脉会武”上性命相拼,却始终都未能如愿;后来碧瑶之死更是成了他心头永远的刺,碧瑶一日不醒,小凡便一日不得安宁,如今要是为了安宁而安宁,选择出家,便是逃避,便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别说清静了,只怕就此沉溺于求不得之苦海,而永无解脱之日。
  
  无论是普鸿自己面壁思过,参悟禅理,还是劝诫张小凡出家,都有逃避之嫌,而非积极面对。《诛仙》的精神乃是“遇佛*,见仙诛仙”,马祖则告诫弟子在修佛途中要勇猛精进,不能消极逃避。做人亦是一样,便如张小凡这样,即使躲进了深山古刹,又怎能逃避的了内心的自责与煎熬?
  
  小节:闭关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如一则佛法小故事里讲的,过河要靠渡船,而一旦过了河,船便成了累赘,要果断的放弃。对于普鸿而言,此次闭关只是一个开始,他日出关的那一天,才是功德圆满的时候。
  
  再看张小凡。在须弥山两个多月后,毅然拒绝了普鸿的好意,选择了红尘,看似符合勇猛精进的禅意,其实也犯了一个错误,与普鸿二人,各执一词,表象虽然不同,实质都是一样,都勘不破“我执”,未能看穿。
  
  张小凡大笑道:“大师,错矣。色即是空,那空也是色。你要我看破世情,却不知世情怎能看破?我处身天地之间,恩怨情仇,正是我一生境遇。你要我看穿得清净,却哪里知道,那看穿之后的,可还是我么?”
  
  之所以说张小凡同样犯了错误,根子便在他这段看似天衣无缝的辩词上。
  
  整个宇宙,尚且不能逃过“成、住、坏、空”的规律,沧海桑田,亿万年前的汪洋巨海尚且可以变成绵延数千里的须弥山,人之一生,恩怨情仇,如何便不能看破?三毛品茶曰: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茶道三味,亦是人生三味,少年时期的偏激狂热,到了迟暮之年,终将变成淡泊从容,这个世间,又有什么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曾经那个羞涩木讷的青云少年是张小凡,如今这个面对普鸿这样的佛门高僧侃侃而谈的,难道便不是张小凡了?
  
  所以说,张小凡此次下山入世,与普鸿的闭关出世,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未能看穿。
  
  人之一生,绝非普鸿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同时,也不是像张小凡想象的那样,永远都不会改变。
  
  张小凡与普鸿,各执一词,恰如盲人摸象,同时都走了极端。
  
  也因此,这两个人,从这一刻之后,一个继续在红尘中摸索,勇猛精进,一个则放弃了天音寺掌门这一位置,闭关苦修。
  
  在深山古刹中能参禅,在俗世红尘中亦能参禅。
  
  至于最终的结果,更是可以预见的,当普鸿悟透出关之日,也恰恰是张小凡看穿“诛仙”之时。
  
  事实上,这个结果绝非笔者胡乱臆断,而是作者实实在在这么安排的。《大结局》里,鬼王化身修罗,杀上青云山时,普鸿出关并亲自主持了正道联盟与鬼王的大决战,这便是入世,斩妖除魔,普度众生,行的乃是济世救人的金刚大道。至于张小凡,击败鬼王后,最终了结了一切尘缘,与陆雪琪在草庙村隐居了。
  
  普鸿入世不再多说,单讲张小凡,先与道玄和解,后又唤醒了碧瑶,并最终完成了“正邪”的思辨,人生至此,可以说再无牵挂之事,对尘世中的纷纷扰扰,恩怨情仇,也彻底厌倦了,尘缘已了,算是大彻大悟,自是非出世不可了
  
  昔日里两位禅门高手一出一入,其实都是堕入了迷障,未能看穿,也不曾放下。到全书结束的那一刻,同样是这两位禅门高手,同样是一出一入,结果却截然不同。
  
  看穿的前提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张小凡与普鸿今日的这番对话,已经为他年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