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醉看诛仙 > 天道

天道

天道 (第1/2页)

昔日,笔者给道玄的评价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今,只四个字:天道在我!
  
  道玄和张小凡,所牵扯的,甚至不是两个人的恩怨,而是两种思想的对抗,而这恰恰也是《诛仙》一书的根本所在。
  
  ※※※
  
  纵观小说全文,最复杂难懂的人物,莫过于道玄。前文《政治权谋大师》所说的,是从其“青云掌门”这个身份入手,只是游戏之作,作为“政治人物”,他还算成功。但是这远不能解释道玄真人。他的某些行为,显然并不符合一个“成功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比如,斩杀张小凡那一剑;或者,迎战兽神那一战。
  
  斩杀张小凡时,道玄在心中低声叹了口气,但心意在这片刻间已然决定,纵然日后自己被天下人议论,也绝不能留下这绝世祸胎。
  
  迎战兽神时,又道:“青云门列代祖师,弟子道玄不肖,无力降伏异道妖魔,累及苍生,浩劫将临。为天下苍生计,弟子迫不得已,要违了祖师禁制,还望祖师庇佑,除妖降魔,日后纵然弟子万劫不复,也愿一身担当。”
  
  若要真正读懂道玄,乃至于读懂《诛仙》,便要提及小说所处的文化背景了。中国自古便是释、道、儒三教并存,具体则是佛、道出世,求逍遥自在;儒家入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
  
  道玄所为,表面看来颇为符合孔孟之道,细究起来,遵循的还是老庄思想。缘何如此,谜底便在于道玄的“身份”。众所周知,道玄拥有两重身份,一是道家大派掌教;二是正道联盟之首。
  
  作为正道联盟之首,道玄真人排名尚在普泓上人和云易岚之上。而“正道”二字,显然与佛道无关(虽然和尚道士也会降妖除魔,但魔教中人分明不是妖魔鬼怪,而是政治团体),对应的乃是魔教。小说中的种种现象,看似正邪相争,其实质却是争霸天下,此为入世,为儒家之所求。
  
  自从始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便一家独大,成了主流文化。其核心便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虽然小说对此只字不提,只谈佛道二元,但是却处处暗示有儒术存在的痕迹,比如田不易的五个弟子:宋大仁、吴大义、郑大礼、何大智、吕大信。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又有:舍生取义,杀生成仁。
  
  道玄真人作为正道第一人,十年间先后两次使用诛仙剑阵,表面看来,确是把“仁”、“义”二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比起《金著》里素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称的刚儒郭靖,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这恰恰是作者的障眼法,道玄所为,绝非孔孟之道,其所遵循的恰是“道德”二字。
  
  说两件事:其一、陷害万剑一;其二、弑师。
  
  前一件事,显然是为了掌门之争。仁者爱人,就是要爱别人,而且还要胜过爱自己。道玄所为,便是不仁;至于弑师,虽说是为了天下正道,但儒家最讲究礼法,正所谓君臣,父子,弑师乃是欺师灭祖,是大罪。
  
  六祖慧能诗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求。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若要读懂道玄真人,还得从一个“道”字入手。
  
  道玄本是道门中人,且是一代宗师,原文道:而掌门道玄真人,功参造化,超凡入圣,更是当世一等一的绝世人物。再看相貌:身着墨绿道袍,鹤骨仙风,双眼温润明亮……
  
  闻其名而知其人,道玄道玄,或许便是取的道法玄妙之意,谁让斯人乃是功参造化,超凡入圣呢?(此乃网友甘道夫指出)
  
  当然,依笔者看来,“道玄”二字,并非单单意指此人道法高明,更道出了其人本身的微妙特征。《道德经》第一篇:《大道存心通玄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难看出,“道玄”二字,便是来自这里。“道”者,可道,非常之道;“玄”者,妙也。作为道家的杰出代表,道玄真人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道家思想的真谛。
  
  但是,正因为儒术的强大与正统地位,便是道家第一人,亦无可奈何,只好假名“仁义”,其实“道德”了。
  
  所谓“道德”,即天地法则,是没有“仁义”一说的,有的只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若按照孔子的理论,道玄为了上位于是陷害师弟,便是不仁,但是在道家法则里,万剑一技不如人,为道玄所算计,责任在己,与人何干?
  
  其实,不光万剑一,这种思辨方式在《诛仙》里随处可见。
  
  例证一:
  
  萧逸才道:“近日,天下间纷纷传闻,说道西方大沼泽之内,近日忽有异光冲天,数日不止,恐有惊世异宝将要出世。本来天降灵物,惟有德者居之,我们也并无夺宝之心。但消息传开之后,听说魔教妖孽大举西进,意图染指。”
  
  “什么?”
  
  “可恶!”青云门众年轻弟子顿时怒形于色,纷纷叫出声来。
  
  萧逸才待众人声音小了些,微笑道:“这消息若是假的,倒也罢了,但万一若是真的有这奇珍异宝,落入魔教手中,岂不是为虎作伥?青云门向来是天下正道领袖,故掌门真人决定,从本门年青一代中挑选出出色的弟子,一起前往西方大沼泽,主持道义,斩妖除魔。”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忽然又带些神秘的语气,道:“诸位师弟,此外还有一个要紧处,听说天音寺和焚香谷也派出了弟子前往西方大沼泽。自从十年前那场大战之后,大家心里也都清楚,这两派明着和我们一团和气,但暗地里窥视着正道领袖地位久已。希望大家可不要丢了本门的脸面!”
  
  例证二:
  
  与兽神一战时,萧鼎直接感慨曰:战况越发激烈,云海之上的正道弟子都知道到了关键时候,每个人俱是拼死而搏,全力以赴,甚至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口中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吼叫声音,竟与那些兽妖相差无几,也许,就算是修道中人,在生死关头的时候,与这些兽妖本就没有多大的区别吧?
  
  可见,《诛仙》一文中,基本生存准则就是“道德”,绝非孔孟所提倡的“仁义”。道玄等人之所以能战胜兽神,并不是因为什么邪不压正,而是完全以实力说话;同样,青云门能领袖群伦,也是因为实力比天音寺和焚香谷更强。
  
  行文至此,可能有仙友要说了,既然如此,世间本无“正邪”,你却大张旗鼓的议论“正邪”,不是自相矛盾吗?也因此,张小凡回不回青云门,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道德经》第二章《德根健朗不自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家也是有正邪善恶之分的,只是老子口中的“正”,并非单一存在,而是相对于“邪”而言的。或许青云门、天音寺等人某些做法,并不如何光明正大,但是相对于魔教种种行为,却是强上了千倍万倍。具体参考《醉看》第一篇:《正邪论》。
  
  有人曾经说过,人人都恨岳不群,人人又都无不岳不群。何以故,只因为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法并不符合人类的天性,所以吾辈只好戴上虚伪的面具,行欺世盗名之举了。
  
  正所谓善恶一如,正邪兼有,才是人性,如果割裂开来,岂不荒唐也哉?
  
  相对于儒家所恪守的绝对“仁义”,道家只讲究相对“道德”,而这,显然更符合天地准则和人类天性。
  
  综上所述可知,道玄就是道玄,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他所有的行为,都只遵循“道德“二字,确实无愧于道家第一人。
  
  回过头来,再看道玄两次使用诛仙剑阵究竟所为何事,第一次为杀张小凡,第二次为诛兽神。
  
  何故如此,只因为天地法则里根本没有“长生”这一概念,是故修仙一说,只是幻想。人欲成仙,天必诛之,是名诛仙。诛仙其实便是诛心,诛的乃是吾辈的贪婪虚妄之心。
  
  诛仙二字,便是灵魂。
  
  而恰恰,张小凡和兽神都是本书唯一两个有望或者已经成仙了的人。兽神本源乃是天地戾气,不生不灭,是为长生;张小凡佛道双修,至第四卷《天书》大成,毕生所学融为一体,竟然化作黑白二气,是名两仪,若推演下去,两仪合二为一,形成太极,便能跳出轮回,超脱生死(注1),确是修仙正途,道玄真人诛仙剑在手,不杀此二人,又该灭杀何人?
  
  最有意思的是,道玄第一次使用诛仙剑阵时,张小凡因为有九天神兵“主角光环”护体,侥幸未死。另有一人却伤在了诛仙剑下,竟然被毁去一条胳膊,道行大损,此人便是长生堂掌门玉阳子。
  
  魔教四大宗主中,为何偏偏就玉阳子这般倒霉,而非其他三人?根本原因还是“长生”二字,于本书而言,成仙的目的便在于长生,玉阳子以“长生”为本宗命名,比起鬼王、毒神、三妙仙子尤其犯忌,但是玉阳子本身,又非普智、玲珑那般惊天动的大才,根本不具备长生的实力,因此虽然伤在了诛仙剑下,但是却保全了小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玉阳子的遭遇不过是道玄真人(天道)对其小示惩戒而已,让他从此绝了“长生”的念想。至于后来,长生堂第一个被灭门,根源也在于此。
  
  至此可知,所谓的为天下苍生故,斩妖除魔,等等,都是借口,道玄杀此二人真正的目的在于,他们有违天道,欲成仙是也。
  
  及至后来,鬼王修炼四灵血阵,化身修罗,欲将整个世间变成修罗屠场。修罗者,乃是佛所说的六道众之一,一种半神的存在,天性好战。鬼王所为,显然已经超越了最初的争霸天下之初衷,成了继兽神和张小凡之后又一个成仙(成魔)之人,最后为诛仙所杀,确实不冤。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贯穿了小说始终,也是解析本书的关键所在。其实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又有,《道德经》第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认为,简单的说,“道”就是天地法则,“德”就是万物天性。所谓道德,就是做事要符合天地法则和万物天性。老子反对把“仁”、“义”、“礼”作为人们的行为标准,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既不是天地法则,也不符合人的天性。
  
  不同于金庸,萧鼎秉承了老子的思想,《诛仙》所阐述的,正是老庄之道,对于孔孟则持怀疑,乃至贬斥态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小凡才登堂入室成了男主角。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曰守礼”。“礼”在儒家思想中,只排在“仁”、“义”之后,地位极其重要。
  
  礼定尊卑。儒家重视尊卑、长幼、亲疏之别,讲究出身、地位、身份的差别,要求按照自己所处的位置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
  
  和“仁”、“义”不一样的是,“礼”更具强制性、约束力。儒家卫道士们“以礼入法”,在制订律法时,加入“礼”的条款,形成所谓的“封建礼法”,不仅限制人们的行为,还能深入影响人们的思想。
  
  显而易见,张小凡所处的神州浩土恰恰便是“礼”的天下,受萧鼎影响,张小凡乖戾嚣张,对抗礼教,因此成了本书的男主角。
  
  原文道:
  
  其实若是他御起烧火棍御空而行,自然要快上许多,但不知怎么,他却并无如此打算,总觉得心头烦闷,总有那些困扰缠在心头,便宁愿缓缓而行,希望把自己心头的疑问想个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