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129章 蓝玉案

第129章 蓝玉案

第129章 蓝玉案 (第2/2页)

蓝玉会谋反吗?
  
  借他八个胆子,他都不敢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谋反,他就没这个能力。
  
  再看看蓝玉案干脆利落的处理,涉案人员束手就擒般的态度,这哪是准备谋反?
  
  而看到了能跟胡惟庸案扯上联系,朱元璋就已经彻底确定了,这就是在预测中的未来,自己为了肃清朝堂发起的大案,跟之前大孙预测那件事是吻合的这一切的前提条件,都是太子朱标的死。
  
  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蓝玉的生死并非取决于他个人的行为是否犯错,而是取决于朱元璋如何评估他的潜在威胁。
  
  在朱标尚在世之时他与蓝玉之间的关系不仅基于姻亲联系,更在于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互补,朱标被朱元璋视为理想的皇位继承人,而蓝玉则为朱标提供了坚实的军事后盾,这也使得蓝玉屡获提拔,甚至被封为国公。
  
  但一旦朱标这里出了问题,那就朱元璋必须重新审视蓝玉的存在了.他必须确保新君能够稳固地接掌大权,并铲除所有可能的威胁。
  
  朱允炆年轻且缺乏政治与军事经验,在确认作为皇位继承人之初几乎在军队没有任何影响力,而蓝玉则是洪武朝末期最耀眼的将星,也是公认的明军下一代领军人物。
  
  因此,在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不久,朱元璋便开始着手削弱蓝玉在军中的影响力,以消除其对太孙地位的潜在威胁,从而确保皇位的顺利传承。
  
  “所以,关键还是要让标儿养好身体,决不能轻易折腾,这样等到大孙回来以后,大明的江山继承,才算是彻底稳固。”
  
  朱元璋心里已经将这件事情,放到了极高的优先级上。
  
  同时,蓝玉案的事情也给朱元璋敲响了一个警钟,那就是从另一方面讲,自己也确实不能太惯着蓝玉这小子,蓝玉这种人就属于典型的“蹬鼻子就上脸,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你给他点好脸色,他就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了,但是也不能太过打压,否则的话,他反而会心生怨恨。
  
  因此,该怎么敲打一下蓝玉,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沉思了片刻,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要不,把蓝玉扔到西北,让他经营河西?
  
  毕竟蓝玉是闲不住的性子,在京城待着,没事他也能找点事出来,在艰苦的边关带兵,反而能磨砺一番。
  
  而如今的大明,不仅攻占了宋朝从未占领过的云南、辽东,更是打的蒙古人胆战心惊,自汉唐以来的汉人王朝疆域可以说是尽数收复,唯有西北方向的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尚未有所经营。
  
  而河湟之地,自熙宁开边和宋徽宗崇宁年间河湟之战以后,已是远离汉人统治近三百年了,在此前大明限于军力,在河西地区很难驻守,在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最初设置的甘肃卫、凉州卫、岐宁卫,其实都是为安置故元势力所置的羁縻卫所,这些卫所的实际事务仍由前元势力主导。
  
  而这些前元贵族,也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经常发动叛乱,现在北元被大明消灭以后,也是时候腾出手来把河西走廊与河湟地区变为实控区了。
  
  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经营河西,那么就必须在关陕进行积累,现在的关陕比不得汉唐时期,由于水土流失和降雨减少,曾经的“王霸之基”如今已然衰败,人口和土地都远不如南方,甘肃和宁夏更是只有可怜的几万人口,能否长期支撑经略河西,还有待考量。
  
  毕竟,单纯的军事行动意义是不大的,想要长期实控,必须要有人口和土地作为支撑。
  
  实际上大明的所有战略规划,无论是先云南后辽东,最后漠北,都是有清晰的战略规划的,河西也是如此。
  
  所以,这个念头只是暂时在朱元璋的脑海中出现,至于到底要不要做,要做到什么程度,还是需要谨慎思考后再决定。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