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独治大明 >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科涌才,殿题难答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科涌才,殿题难答

第五百三十三章 新科涌才,殿题难答 (第1/2页)

“请如实回答!本厅此次是代表都察院询问,若是查实你撒谎,事后必定严加追责!”王煜从庄伯常的反应看出端倪,便是沉着脸强调道。
  
  在场的举子看着庄伯常的异常反应,心里便隐隐有了答案。
  
  其实很多参与者心里都很清楚,他们此次如此愤慨的真正原因哪里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是希望将这一道题定义为泄题。
  
  只有这道题彻底被朝廷否决了,甚至定为舞弊案,他们才有可能被主考官录取,而不是因为这道题答不出来被打到落榜之列。
  
  庄伯常知道都察院事后可以查验自己的考卷,当即搭拉着脑袋:“学生称赞吕不韦有儒家之风,并不晓得他是杂家领袖!”
  
  这个答案明显是牛头不对马嘴啊!
  
  在场的举子黯然一叹,结合庄伯常跟唐寅的恩怨,又答错了考题,此人的真正动机着实是值得商榷了。
  
  有关唐寅舞弊的案子,他们最大的理由是徐经有钱,而且到宋澄的府上拜访。只是有几个赴京的考生真是寒门子弟,谁到了京城不到自己同乡高官那里拜码头?
  
  宋澄是有名的油盐不进,之所以肯见徐经和唐寅不见得是为了卖题,可能仅仅是想要提点,特别唐寅给人的印象是“其人轻浮,恐终无成”。
  
  “你跟户科给事中华昶同为常州府人士!据我们都察院所查,你跟他乃同窗好友,且在应天乡试同科高中,只是华昶在弘治九年金榜题名。此次华昶上疏弹劾科场舞弊,可是受你鼓动?”王煜问出最后一个问题,满脸严肃地询问道。
  
  同窗好友,一同登科?
  
  在场的举子纷纷张大嘴巴,显得十分惊讶地扭头望向了庄伯常。
  
  如果一切都是真实的话,那么这场风波恐怕并非科考舞弊,而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常州府举子的造谣诽谤。
  
  在这场科场舞弊风波中,并不是没有声音对这个所谓的科场舞弊案产生质疑。
  
  且不说宋澄有着宋青天之名,哪怕有点钱财的徐经真的从宋澄那里买到了考题,那么他凭什么跟唐寅共享呢?
  
  要知道,越少人知晓考题才越安全,这种涉及砍头的舞弊案更是不宜外漏。
  
  若他都愿意跟赴京途中才结识的唐寅分享考题,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透露给那几个同窗好友,而唐寅又因何不将考题分享给好友祝允明等人呢?
  
  如此的种种疑点,导致很多理智的考生并不相信本届科场舞弊,特别不可能仅限于这两个人得到考题。
  
  如今庄伯常跟唐寅有旧怨,在考试上发挥失利,那么确实有充足的理由造谣诽谤,甚至是他怂恿自己昔日的同窗好友华昶上疏弹劾。
  
  到了这一刻,真相似乎就在眼前了。
  
  “庄伯常,本厅跟你直说了吧!华昶方才被我们带回了都察院,现在就看你们谁先开口了!”王煜亦是有手段的老辣搜查官,当即故意透露口风道。
  
  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庄伯常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庄伯常突然双膝跪地,带着哭腔求饶道:“大人,学生只是因为落榜心中不忿,才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求大人开恩,给学生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啊?真是造谣啊!”
  
  “搞了半天,竟然是此人引起的!”
  
  “晦气!咱被他当枪使了,亏我这些天到处呼朋唤友!”
  
  ……
  
  在场的举子看到庄伯常招供,当即知道自己确实是轻信了庄伯常的话,所以才有了今天这场科场舞弊的舆情。
  
  王煜看着跪在地上的庄伯常,虽然他能体会到落榜者的失落和绝望,但更加痛恨这种无中生有中伤真正天才的庸才:“庄伯常,你不仅造谣诽谤他人,而且编造科场舞弊,更是伙同户科给事中华昶扰乱朝局,跟我回都察院接受调查吧。”
  
  说着,大手一挥,两名都察院检查厅的人员当即上前抓人。
  
  庄伯常整个人瘫软在地,却是知晓自己的前程是真的完蛋了。
  
  原本这种造谣诽谤的事情时常出现,但现在的弘治朝早已经立于法令,此次对庄伯常进行处罚亦是按律办差。
  
  京城这场甚嚣尘上的科场舞弊争论,随着都察院介入将造谣之人绳之于法,这场舆情很快便平息下来。
  
  这一刻,历史正在慢慢偏移出原来的走向。
  
  十日后,顺天贡院大门缓缓敞开,会试的阅卷已经彻底结束,亦会在同一天进行放榜。
  
  身上披着大红花的衙差奔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带领敲敲打打的队伍报喜,而京城的百姓纷纷前去向新贡士老爷讨要彩头。
  
  由于大明会试的录取人数已经扩员到六百名,所以录取率是大大提升。
  
  祝允明是弘治朝扩录的受益者之一,在这场会试中考取了四百多名的名次,虽然成绩靠后,但已经打破命运枷锁拿到参加殿试的入场券。
  
  原本此次最被看好的王守仁,在此次会试中考取了会试第二名,而第一名并非口口声声连中三元的唐寅,而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广东举子伦文叙。
  
  若说唐寅非富非贵,那么伦文叙的情况其实更加糟糕。
  
  唐寅的父亲起码是在苏州城开小酒馆,但伦文叙的父亲伦显务过农,做过佣工,后以撑渡船为生,收入仅仅只能养家糊口。
  
  由于家境不好,小时候的伦文叙没钱读书,所以他的启蒙老师就是父亲。伦显在闲暇之余教伦文叙写字读三字经,以及吟诵唐诗宋词,而这已经是“倾囊相授”。
  
  七岁时,因伦文叙常到村内一间私塾门外偷听,塾师因此备受感动,免费收他为学生。
  
  因聪慧好学,伦文叙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私塾每试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称。
  
  十岁那年,塾师年老病逝,亦是失去免费读书之所,伦文叙因而辍学,但仍一面卖菜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
  
  因有神童之名,且长于对联。西禅寺僧人见他前来卖菜,便提出一个条件:我们寺里的面贤殿尚缺一副对联,这副对联要恰合一百的数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