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独治大明 >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铁为契,帝陷两难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铁为契,帝陷两难

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铁为契,帝陷两难 (第2/2页)

朱祐樘一直观察孙瓒的言行举止,却是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是真的。
  
  毕竟在这种事情欺骗,所承受的代价太大,自己真要查实亦是不难。只是宋澄同样有道理,一切还得以丹书铁券为准。
  
  只是作为帝王,需要重点考虑的并不是公义和个人喜恶,而是自己的皇权,故而并不能轻易推翻英宗皇帝的口头诺言。
  
  宋澄是一个认死理的人,亦是不怕得罪会昌侯道:“陛下,既是铁券抵死,便以铁券镌刻为准。今是‘予免二死,子免一死’,故铁券失效,臣请旨对会昌侯斩立决!”
  
  “宋府尹,你如此颠倒是非置我会昌侯府于死地,究竟是何居心?”孙瓒气得胡子炸立,显得口沫横飞地质问。
  
  宋澄的眼神十分坚定,显得理所当然地回应:“本府尹只认天理昭昭!会昌侯灭钱府满门十七条人命自当偿命,此铁券并不有免死之列,自当斩立决!”
  
  “英宗皇帝和孝恭皇后的话不作数,你是要陷陛下于不孝吗?”孙瓒是一个懂得政治斗争的人,当即便上高度道。
  
  咦?
  
  吏部尚书李裕听到这个质问,亦是突然意识到还真不要轻易斩了会昌侯。
  
  虽然英宗皇帝早已经驾崩,但当今皇帝的皇位终究源于英宗,若陛下不承认英宗皇帝的口头承诺,很可能是要落得一个不孝的骂名。
  
  一旦这个骂名落到了地方,没准将来会成为地方藩王起事的口号,特别朱祐樘的兄弟确实有点多。
  
  宋澄知道有些罪行不可承受,便进行解释:“本府尹没有此意,而是以丹书铁券就事论事,会昌侯当斩!唯有律法严明,方能令天下百姓畏法、顺法!”
  
  两个人在这公堂上我来我往,唇枪舌剑几个回合,仍没有结束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可以将会昌侯暂行关押,待查实再论处!”户部尚书李嗣知道这种争执没有意义,便站出来进行提议道。
  
  一直不吭声的工部尚书贾俊等人知道案子已经上升了高度,特别现在皇帝其实是进退两难,便是纷纷站出来附和。
  
  朱祐樘知道不能直接无视丹书铁券的存在,而今最佳的应对策略是拖延,当即便同意:“准奏!”
  
  会昌侯孙铭的眉头微蹙,只是心知压根躲不过这场牢狱之狱,毕竟他所持的丹书铁券确实是有瑕疵。
  
  宋澄虽然很想当场将会昌侯绳之以法,只是事情涉及皇家所颁发的丹书铁券,而今将会昌侯收监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摆驾,回宫!”
  
  刘瑾发现朱祐樘投过来一道目光,当即便扯长声音喊起来。
  
  “臣等恭送陛下!”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看到朱祐樘要离开,当即纷纷下跪。
  
  “草民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堂下的百姓庆幸自己有生之年能见到皇帝,同样纷纷跪送道。
  
  今天这个案子可谓是一波三折,初时以为凶手是刑部尚书杜铭,接着查证是会昌侯孙铭所为,结果孙铭竟然拿出了丹书铁券。
  
  此时此刻,乌云再度散去,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跪地的百姓身上,而代表皇家色彩的明黄色显得格外刺眼。
  
  身穿三品官服的顺天府尹宋澄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自己的请求:“陛下,会昌侯之罪,罪不容恕。今丹书铁券并无免孙铭之死,请务必斩会昌侯!”
  
  这个声音很洪亮,以致孙瓒等会昌侯府的人纷纷瞪目望向宋澄,而孙瓒的眼睛更是闪过了一抹杀机。
  
  朱祐樘自然不会搭理宋澄的请求,却是装着没有听到般,便径直走向大门,然后登上侯在顺天府大门外的金辂。
  
  他何尝不想斩会昌侯,但丹书铁券关系到皇家的信誉,更是关系到他的孝名。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处理这个事情亦要谨慎。
  
  虽然此次是皇帝出宫,但顺天府衙跟紫禁城的北门并不远,故而便没有过于扰民,仅仅穿过两条街便回到了大内。
  
  弘治二年的正月,注定是一个热闹的月份。
  
  原本钱府灭门血案便受到北京城百姓的广范关注,而今堂堂的皇帝竟然出宫旁听,致使整个北京城的百姓都在谈论着这个事情。
  
  只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何况还是大明都城。
  
  顺天府这起案子在当天便传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只是会昌侯的案子远远没有大家所想的那般简单,风波骤然生起。
  
  “如此的恶行,不斩会昌侯天理难容!”
  
  “依我看,终究是皇亲国戚,陛下当然是要包庇!”
  
  “要我说,宫廷记载定然是借口,我看这个事情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
  
  对会昌侯案子的处置,很多读书人却是纷纷剑指朱祐樘,认为朱祐樘是设法包庇大奸大恶的会昌侯孙铭。
  
  “英宗皇帝和恭孙皇后都应允,自然可免一死!”
  
  “大明以孝治天下,皇帝若斩会昌侯便是不孝!”
  
  “若是口头之诺,但既是英宗皇帝之言,子孙自当遵循!”
  
  ……
  
  只是同样的案子,很多人却是纷纷维持丹书铁券的地位,若是朱祐樘斩了会昌侯那便是不孝的做法。
  
  在京城的舆情中,不论朱祐樘选择哪一种做法,都注定是要遭人诟病,包庇大奸大恶和不孝必选其一。
  
  世事便是如此的离奇,明明朱祐樘每件事都考虑着百姓的利益得失,但他在京城读书人群体中的名声却是呈下滑趋势。
  
  就在当晚,有关宫廷记载的事情有了眉目。
  
  “陛下,卑职已经查实!”郭镛今天刚刚回来便率领司礼监的所有太监进行查找,现在终于是有了成果。
  
  朱祐樘知道该来终究会来,便淡淡地询问:“如何?”
  
  “此事确有记载,而英宗当时确实是应允,请陛下过目!”郭镛暗叹一声,便将相应的记录上呈。
  
  朱祐樘接过宫廷记录,在看到上面相关的记载后,不由得暗自一叹。
  
  虽然他早已经猜到是这么一个结果,但得知事情真如会昌侯府的人所说,便是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局之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