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四百六十九章 苟无成,毋宁死

第四百六十九章 苟无成,毋宁死

第四百六十九章 苟无成,毋宁死 (第2/2页)

冯如说:“这……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李谕说,“就按我说的办,而且我会给你免费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
  
  冯如说:“可现在我还绕不过莱特兄弟的专利。”
  
  “好说,”李谕很了解其中关键,“我们采取与莱特兄弟不一样的气动布局便是。”
  
  李谕随即在另一张纸上给他大体画了起来。
  
  实际上,莱特兄弟的技术已经开始落后,法国和德国都摸出了更安全可靠的路线。——就是此前提到的气动布局问题,莱特兄弟的鸭式布局太难。
  
  冯如赞道:“帝师不愧号称科学巨子,如此前沿的技术也能了若指掌。”
  
  李谕笑道:“我现在是纸上谈兵,具体的制造、测试需要很久,这些都要靠你。”
  
  冯如说:“定不会辜负帝师所托。”
  
  “还有,”李谕说,“你平时要多学习一下机械相关的大学课程,会非常有帮助。”
  
  “大学课程?”冯如问道。
  
  李谕说:“你在奥克兰对吧?我会联系同在奥克兰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让他们接纳你旁听课程。”
  
  “可是这会耗费很多资金,那所学校是加利福尼亚最好的大学,学费非常高,”冯如说,“这些钱不如用在研制飞机上。”
  
  冯如的想法不无道理,二十世纪初的教育花费比后世还要惊人得多,尤其欧美。
  
  目前中国一个普通农民,一年收入不过十来两白银,欧美留学一年的学杂费就要1200两,简直骇人听闻。
  
  这个差距比后世离谱太多。
  
  要不大部分留学生选择日本哪,一年十五六两,部分中产家庭还是可以承担的。
  
  李谕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便莱特兄弟学历不高,也是大学三年级才肄业,欧洲那些搞航空的更不用说。”
  
  冯如说:“我听帝师的!但在我身上破费这么多,实在过意不去。”
  
  李谕挥挥手:“不用和我客气!将来把技术、人才带回国就好。”
  
  “我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想法,”冯如说,“甚至我注册飞机厂的名字时,就叫做‘广东飞机制造厂’,肯定是要把所有的设备都运回国。”
  
  历史上,冯如1910年就把飞机工厂迁回国去了。
  
  但李谕却并不想让他走太早,多学点东西再走不迟。
  
  而且冯如是坠机而亡,如果可以精进飞机制造技术,极大可能挽回生命,多为民族航空业贡献力量。
  
  “那么我更要给你投资了!”李谕说,“你慢慢研究,稳扎稳打,不要贪图冒进。我会研究改进无线电设备,以安置在飞机上。”
  
  “真是天才的想法!”冯如惊叹道。
  
  李谕说:“无线电在飞机上的用途会很多,比如导航、预警、雷达等等,未来我们要一起做,所以我才说共同进步。”
  
  冯如并不懂“导航、预警、雷达”这些无线电陌生术语,但能和无线电搭上边,肯定是高大上的东西。
  
  冯如说:“谨记帝师教诲。”
  
  李谕说:“我先给你支持5万美元费用,还有几台航空发动机。”
  
  “五万!”冯如下巴都快掉下来。
  
  他在旧金山跑断腿,只有少数华商愿意出钱,每人也就捐了一二百美元,合起来四五千美元。
  
  但这些华商并不懂飞机,此后第一次飞行试验失败后,几乎全部撤资,而且都认为冯如是个“骗子”。
  
  李谕当然了解发明过程中的艰辛,出点错很正常。
  
  冯如大概率就是因为手头资金太少,所以急于求成。他试错机会太少,同时对造出来的飞机非常疼惜,才会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此时李谕一口气出5万,简直可以媲美半个莱特飞机厂,财大气粗,完全解决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足够他造出很多架飞机、做很多次飞行试验。
  
  “我……这……可……”冯如直接结巴,半晌才说出,“我甚至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么多钱。”
  
  “我不是说了,慢慢研究,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要贪图冒进。”李谕又强调一遍,生怕他记不住,这么好的人才,可不能再早死了。
  
  冯如说:“这样吧!飞机厂的董事长由您担任,我只当总工程师。”
  
  “不必如此,”李谕微笑着说,“我没有这么多时间在飞机厂里。”
  
  “所以我才说让您当董事长一职!”冯如说,“您不答应,我是不会接纳您的钱的!对了,飞机厂不然也叫李谕飞机厂!”
  
  李谕连忙说:“好吧!我可以当董事长,正好未来方便资助。但飞机厂的名字千万别改。”
  
  冯如这才接受。
  
  将来回了国,李谕完全可以冯如的广东飞机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
  
  ——
  
  李谕差不多也要归国,顺路先与冯如去了旧金山。
  
  从纽约横跨美国,要坐三四天的火车,吕碧城考虑到李谕“身后之事”,贴心地准备了一床绵软被子。
  
  到地方后,李谕亲自跑去伯克利分校给冯如求得了一个旁听机会。
  
  (话说“分校”属于翻译错误,历史遗留问题,其实伯克利分校就是一所大学,不是常规认为的“分校”。)
  
  伯克利分校开出的条件很简单——让李谕在伯克利分校进行一场演讲。
  
  加利福尼亚州在李谕穿越前,已经是美国最富有的州,不过目前大都是荒地。
  
  伯克利分校与斯坦福大学目前也没法和东部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相比。
  
  所以李谕这种科学界顶流到来后,伯克利分校异常欢迎。至于李谕小小的请求,伯克利分校甚至更进一步,同意只要冯如考试合格,还会颁发毕业证书。
  
  冯如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可如此一来,他就有的忙了,一方面放不下飞机的研制工作,一方面还要兼修学业,所有时间都会占据,没有一点假期。
  
  但中国人在这点上就是强,论学习能力,真心谁都不服,也甘心吃苦。后世还有在美国拿好几个博士学位的牛人。
  
  临走时,李谕对冯如郑重道:“这是一个支点,希望阁下可以借此支起中国的航空事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