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总统的信

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总统的信

第一百七十八章 给总统的信 (第2/2页)

李谕说:“肯定不会!虽然中国是个温和的国家,但中国人并非可以被随意占领驱使的。”詹姆斯校长说:“我同意你的说法,实际上我已经被来自中国的使团询问过许多次,他们希望聘请愿意在中国担任职务的美国年轻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文化沟通的一种方式,但我也要郑重声明,在这个过程中,会是我们的文化输出。”詹姆斯说得已经很坦诚了,李谕笑道:“多输出点没关系的,现在中国就是个大熔炉,把越多思路想法扔进去,效果越好。”詹姆斯说:“就像你们神话中那个炼丹炉?”李谕哈哈一笑:“有那么点道理。”詹姆斯校长又说:“听说你们还见了总统先生,提到了派遣留学生之事?”李谕点点头:“确有此事。”詹姆斯校长问道:“总统什么意见?”
  
  “罗斯福总统应当是同意了,而且还有意退还庚子赔款。”李谕说。詹姆斯高兴道:“总统这么做太对了!我早就给我的学生说过,过度的压榨只有短期利益,这不符合我们的精神。既然总统也有意,我可以再给总统写封信,催促他完成这件事。”李谕没想到詹姆斯校长竟然主动提出,说道:“校长真是英明之人,我代表中国所有的学子向你致以崇高敬意。”詹姆斯却说:“谈不上英明,因为我不想隐瞒你,我这么做也存有自己的私心。”李谕当然明白他是站在美国利益上这么做,但能让留学生留美,肯定是件双赢的事。
  
  李谕说:“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校长。”詹姆斯笑道:“到时候你来我们尹利诺尹大学做个演讲就可以。”
  
  “这不是无本买卖嘛,我也太赚了。”李谕笑道。詹姆斯说:“还是用一句你们中国话,礼尚往来。而且我一向认为,我们今天的高等院校远比欧洲、日本的院校更能满足中国学生认识先进文明的愿望。”好吧,他也的确是充满自信。
  
  不过这种自信一直贯穿老美的文化之中,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一直妄自菲薄也不行。
  
  当然喽,后来美国教育演化成了两种,一个是精英教育,一个是快乐教育。
  
  哪怕在二十一世纪,美国的精英教育辛苦程度也是不弱于中日韩三国,学生非常辛苦也非常刻苦。
  
  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国人以为美国教育就是快乐教育,天天啥也不学,上课各种玩,没有作业、没有压力,还能上名牌大学,感觉爽翻了。
  
  想想就不可能!就像国内很多人也以为只要是个北京人随便学学习就能上清北一样。
  
  就比如清华,即便北京考生考上清华的比例比山东、河南什么的高多了,但那也是从四五万学生里只招五百来个。
  
  ——笔者也是山东考生出来的,只是想说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而忽视更大的主观原因,否则丧失了奋斗的心,今后的人生恐怕会更糟糕。
  
  就像二十世纪初正开始从晚清泥潭里艰难爬出来的中国一样,与欧美比出发点更低,但也是坚定不移走下来了。
  
  有点说偏了,说回美国的快乐教育,实际上都是些美国的底层人,他们上了几年学后当然也很自信。
  
  虽然很多接头采访拿张世界地图,不少美国成年人连美国在哪都指不出来。
  
  但人家就是自信!只不过是盲目自信……两人又交流了一会儿关于物理学、天文学以及数学的观点,詹姆斯实在是诧异于李谕的学识,以他一个见了数不清优秀学生的校长而言,都没有在同龄人中见过如此渊博的。
  
  “先生果然真才实学,难怪能够拿到极难获得的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资格。”詹姆斯叹道。
  
  李谕趁机添油加醋:“中国卧虎藏龙,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不少。”詹姆斯说:“那我更当慎重写下这封信,不能再让中国每年数千留学生流向日本。”詹姆斯也是说到做到。
  
  历史上他确实向罗斯福总统写了这封信,而且对罗斯福影响还是很大的,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并投入教育之中。
  
  所以詹姆斯也可以算是有功的一人。虽说这封信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美国利益,但聪明人也应该看得出,不在里面加上美国能获得的利益,美国高层又怎么会同意?
  
  国际关系嘛,说白了就是利益驱使。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哪有道德一说。
  
  因而也无可厚非。比如詹姆斯明确阐述了利用文化输出效果比武力占领更好的观点,
  
  “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那个国家为此付出的一些努力,就会在道义、文化及商业的影响力方面获取最大的回报。”
  
  “如果美国在三十年前就成功地把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并使其长盛不衰,那么我们今天就可以通过文化知识上和精神上对中国新一代精英群体施加深刻影响,并以最令人满意又最微妙的方式左右其走向。”而且詹姆斯也给罗斯福想办法绕开之前的排华法桉,
  
  “我们可以不接受中国的劳工,但可以体面地对待中国学生,为他们提供我们的教育设施。我们只需要让他们注意这些事实,以保证他们的到来,有利的结果必将从这一能影响他们全部思想和情感的机缘中自然产生。”
  
  “中国已经派遣了数百、甚至数千的年轻人去外国留学,据说有五千在日本,数百在欧洲——仅在最尔小国比利时就有三百人。这意味着这些人回国后将引导中国效彷欧洲而不是美国,效彷英国、法国、德国,而不是美利坚合众国;这意味着他们将推荐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教师和工程师在中国担任要职,而不是推荐美国人;这意味着中国人将买英国、法国和德国商品,而不是美国货;各种工业上的特许权将给予欧洲,而不是美国。”虽然美国人在排比之类的文学表达上,和中文还是有点差距,不过效果确实达成了。
  
  此后美国通过了较为宽松的留学政策。这种信不能以寻常之道理看待,只能放在国际关系上看,就是互相利用、互相博弈。
  
  只不过此时的中华根本没多少筹码,很多东西只能被动接受,然后再缓慢寻求时机。
  
  否则不派留学生出国,没有人才涌现,形势肯定只会更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