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第一百零三章 旧时代的火花 (第2/2页)

罗建秋说道:“是啊,更可怕的是现在竟然有百姓吞食我们的黄磷火柴自尽。已经出了好几起命桉,连官府都盯上了我们,要不是唐道台出面,恐怕我们早就再次被查封。”
  
  清廷的官员们大都不懂现代工业,再加上洋人背后施压,几乎都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一棒子打死民族产业。
  
  李谕明白了他们的处境:“的确是要做技术上的革新。”
  
  唐绍仪说:“正是如此,设备现在已经有了,关键还是技术上达不到。如果李谕先生能解决技术问题,把安全性先提上去,我想刚才提到的其他困难都可以解决。”
  
  李谕心中想了想当年的化学知识,然后说:“我明白了,我随你们去看看。”
  
  “太好了!”张新吾和罗剑秋非常兴奋,“您要是不出手,恐怕整个中华大地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帮上忙的人了。”
  
  张新吾曾经在天津北洋学堂读过书,也学过西学。
  
  但就像京师大学堂一样,当年刚刚开设的大学基本就是承担着西方国家小学的任务。并且大都更看重的外语和政法,对科学领域涉及很少。
  
  张新吾属于热血青年,虽然对化学根本不懂多少,也压根没听过“同素异形体”,但是凭着心中一股劲也要干。即便明知洋人的火柴更好,但就是要做自己的民族产品去和他们竞争!
  
  清末民初这种人并不少见,而且张新吾从事的又是比较有意义的化学工业,无论如何李谕也应该帮他一把。
  
  李谕同唐绍仪一起找到管学大臣张百熙。
  
  唐绍仪的天津海关道只有四品的官秩,但是从诞生起,海关道就是超级实权部门,他们管理大清海关税赋,实际上的地位仅次于地方封疆大吏。
  
  所以唐绍仪一出马,张百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
  
  张百熙语重心长对李谕道:“没想到甫一开学,你就需要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我知道洋人的东西并不好研究,但是你不一样!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当年李中堂都做不好的事。如若可以顺利完成,我一定代表大学堂对你嘉赏!”
  
  李谕郑重说:“我一定不负大学堂之名。”
  
  在李谕曾经生活的时代,他身上的光环更多是北大赋予他。如今有机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振早期北大的名望,肯定是不遗余力,没什么好说的。
  
  唐绍仪守着海关道这么个大肥缺,虽然并不贪,但也很有钱。四人拿着唐绍仪买的京津火车上等车厢票前往天津。
  
  来到天津自来火局时的,李谕看到旁边还挂着一个新牌子:“丹凤火柴公司”。
  
  不用说,肯定就是张新吾他们创立的新公司名字。
  
  里面除了许多男工,张新吾还雇佣了一些女工做火柴盒的表湖工作。
  
  这个年代能招收女工的厂子太少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底层劳苦人民的就业问题。
  
  厂子里的设备确实比较老,但是现在的火柴工艺除了旋片、切梗、排梗和卸梗几个工序采用机器外,其他的如锯木、晒梗、运梗、沾油、沾药、烘干、湖盒、装盒、包封装箱等都是手工。
  
  所以设备的生产压力并不大,旧点也可以用。
  
  张新吾还专门做了个实验室,烧瓶、容器一应俱全,只不过还不太会用。
  
  李谕大体转了一圈,然后问了问就明白了,现在火柴厂采用的确是西方早就淘汰的70年前的白磷火柴生产工艺。
  
  这种火柴生产使用起来倒是方便,火柴头里就有白磷,随便一擦就能着火,根本不用像后世的安全火柴那样还需要在摩擦层上打着火。
  
  但问题就是起火太灵敏,非常容易引起火灾,而且白磷不仅本身毒性大,生产过程也极有可能产生剧毒。
  
  李谕看着眼前的几个瓶子,立刻明白了他们的困难:“你们现在是难以生产赤磷吧。”
  
  张新吾诚恳道:“是的,不仅如此,我们也无法知道火柴头的配比。”
  
  “配比不成问题,无非就是硫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配比实验,这个可以进行穷举尝试。”李谕摸着烧瓶说,“只要是源头有了,后面就不怕实验浪费。”
  
  氯酸钾和硫磺现在天津并不难找,这两样东西是制备火药的重要原料,天津又是北洋陆军的根据地,并不缺这个。
  
  而且氯酸钾也没什么神秘的,高中化学有个重要实验不就是氯酸钾制备氧气。
  
  东西张新吾也知道氯酸钾和硫磺,但他是真不知道同样的元素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态。
  
  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工业上,都是先制备出危险的白磷,然后再去制备红磷。
  
  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加热,当然是隔绝空气进行加热。
  
  实验室较为简陋,李谕换上一身衣服和张新吾、罗剑秋一起做起实验。
  
  李谕给他们做了展示,如何加热、如何收取红磷等等。
  
  只实验了四五次,李谕就很熟练地可以用白磷制备红磷,然后再教给了张新吾和罗剑秋。
  
  之后就可以将红磷制作成火柴盒侧面的摩擦层。
  
  虽然看似很简单,但之前却难住了两人许久,而且瑞典人与日本人也压根没有告知方法。
  
  反正这东西也不是什么专利,怪只能怪大清太落后,高中化学都成了工业发展的瓶颈。
  
  然后李谕又与他们一起做实验将氯酸钾、硫磺和二氧化锰研制火柴头,其实就是通过实验控制起火温度。
  
  李谕终究是受过现代教育,懂得从高温向低温,也就是从“过分安全”到“常规安全”缓和过渡的实验策略,几十次实验后,第二天也完成了初步的配比。
  
  都不是什么复杂的化学问题,初步配比的精度虽然还是不够,但是方法有了,后续张新吾只需要再多做一些配比实验就可以。
  
  有了这些工序,就可以完全不再使用白磷,也就是可以生产安全火柴。
  
  张新吾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了李谕的实验步骤,兴奋万分:“没想到李谕先生可以无偿提供给我们这些宝贵的机密,实在是无以为报,等我们的工厂运转起来后,一定给您奉上酬劳。”
  
  李谕笑道:“举手之劳,无足挂齿!你们如果可以想办法提高产品质量,然后降低价格,成功打开火柴市场,就是对我最大的谢意。”
  
  张新吾一揖到底:“先生高义,实在是佩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