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靖明 > 第408章、大典前夕

第408章、大典前夕

第408章、大典前夕 (第2/2页)

军籍是诸多底层兵卒的痛。这一回,大明清丈田土多出来不知多少田地,河套、宣宁、青海回到大明的控制之下,又多出来诸多田土。
  
  虽然同样清出来很多隐户逃丁,虽然必须统筹诸省的人员、户籍迁动,但蒸蒸日上的大明是拥有一些正面说服力的。
  
  张孚敬则很“嚣张”地跟皇帝明说了:“臣请陛下首肯,臣要再任三年。若再有四年时间,上下安心,河套必有塞上江南气象,湖广为粮仓。”
  
  众人不由得看向他。
  
  明年才是大换届,但张孚敬竟提前请皇帝支持他连任。
  
  虽然他本来也有很大概率坐稳这位置,但现在竟然是要借此让皇帝几乎明示众臣,保持班子稳定,以便推行这大胜之后大规模军籍改民籍、迁民实边的国策。
  
  朱厚熜笑了起来:“此次大捷,茂恭、公瑾、用修等坐镇京城,后方筹措转运,皆有大功。卿等公忠体国,为朕解忧,朕本就盼卿等继续为国为民当仁不让。”
  
  “陛下圣明,臣等敬佩之至!”
  
  朱厚熜站了起来:“大明国力蒸蒸日上,臣民上进之心不可轻折。既立殊功,不必锱铢必较。封出去的爵衔、功衔、恩衔,赏出去的银子、田产,也都还在大明。产的东西在大明,花的银子也在大明,转了个圈,总归还要回到国库。这两年难,不打紧。朕这不是把各地乡贤和商行也召来了吗?”
  
  众人也随皇帝的动作站了起来,看着他。
  
  朱厚熜的目光看向御书房墙上挂着的大明舆图:“不管俺答去做什么,接下来这些年,没人再能威胁到大明腹地了。新法打了这么多年基础,该是时候发力富国了。大明银行与诸部,筹谋一下发行十年期的大明盛世建设国债吧。但凡有些眼力的,知道这才是朕二十八的万寿节,知道朝廷是何等君臣一心,也该明白十年后朕与卿等能还大明百姓怎样一个泼天富贵。”
  
  从他虚岁十五登基,到如今十多年过去,大明已经是不同的大明。
  
  哪怕过去这十多年,新法表面热闹、国库还不见得充盈、军功更强于民政,但现在大明终于获得了比较长的安心发展时间。
  
  北虏远遁,南洋归心,外滇安定,万国来朝。
  
  再有十年,大明又将是何等模样?
  
  最重要的是,英武贤明的皇帝还如此年轻,文臣武将既出色又能得到信任重用。
  
  听着皇帝的言语,张孚敬心情激荡不已。
  
  前半生的坎坷蹉跎,仿佛只是为了等待在恰好的时候遇到恰好的明君。
  
  他虽然不是大明的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但必定会是大明再造盛世时最需要浓墨重彩来书写的那个总理国务大臣。
  
  第二天的国策会议上,严嵩心情复杂地听着皇帝声明关于重臣班底稳定、户籍与实边大政推行的态度。
  
  从浙江总督到礼部尚书,再到如今这文教部尚书,严嵩已经五十四了。
  
  再有四年,他五十八了。
  
  也许恰好,也许赶不上。
  
  身体上的事嘛,谁说得准?
  
  他还需要先进国务殿才行啊……
  
  最早一批的老臣已经离开朝堂,中坚的张孚敬如此得到信重,新一代的年轻人强悍无匹。
  
  严嵩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坐上那个位置的机会。
  
  此时此刻,广州乡试早已放了榜。
  
  正榜有名的海瑞虚岁已二十,他长成了一个目光清凉、消瘦但劲朗的青年。
  
  “汝贤,这便准备进京了?会试还在后年呢?”
  
  同科的聚宴上,有人问道。
  
  海瑞谦虚地说道:“我天资愚钝,考了数年才中正榜。张师来信,关怀不已。既蒙张师大恩向陛下荐举可入皇明大学院进修,实在不能错失这良机。”
  
  旁人只有羡慕:“汝贤自谦了。若非你向学之心甚坚,为人谦直,张大人如何能如此欣赏伱?”
  
  静嫔之父张楫这个秀才出身的人,昔年在广东也只做了个琼山府学正。
  
  他与海瑞的缘分始于那时,后来中圆殿的御学设立,他就被调回了京城。
  
  既能偶尔见到自己的女儿,又凭他谨小慎微的个性打理着御学的杂务。
  
  特殊的身份让他另有一番特殊地位,但他从来不曾用这特殊地位做什么别的事。
  
  谁能想到,他竟会为海瑞向皇帝请求一个皇明大学院的进修名额呢?
  
  而且皇帝竟然也允了,要知道海瑞可算不上是天才,乡试考了数年才中举,本来只打算去广东大学院再学五年便谋个一官半职的。
  
  现在,他不仅能去皇明大学院进修,会试更有把握了,更难得的是这岂非已经简在帝心?
  
  海瑞在广东辞别着母亲与朋友,准备去京城。
  
  而巡抚延绥有功的正德十六年状元费懋中,这次终于往上走了一步,升任了湖广省左参政。
  
  此前巡抚延绥,他挂的是右佥都御史的衔,正四品。
  
  这次虽然只是升为从三品,但正式转入了省一级民政高官的序列。在他之上,只有湖广总督、湖广左右布政使了。
  
  这个速度不算快,但一开始费宏任总理国务大臣,他不能提拔太快。
  
  现在,才算是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后能不能主政一方、位列台阁、再入国务,就需要这一回到湖广来好好完成皇帝在敕命中对他点出来的重任了:陛下对湖广这个“龙兴之地”的期许,是成为大明新的粮仓。
  
  最开始,谷大用在这里打了些基础,支持过遇害的巡水御史王邦瑞在这里清整水利。
  
  湖广叛乱后,粮储号尤其在湖广用心经营。
  
  北京户部直征湖广粮赋后,这里粮赋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但要真让湖广成为大明新的粮仓,水患、水利、农户、赋税……还有太多事情需要做,还有太多过去只与南京户部打交道的关系需要厘清。
  
  费懋中知道,恐怕自己今后十年左右里都要留在湖广。
  
  在这里建立了大功劳,他才能再入台阁,继续为费家延续荣光——费家在中枢的影响力,也不能接续得那么快。
  
  因此,费懋中从陕西到湖广时,先去了荆州府。
  
  在这里,有他那个因为费宏连任首辅最终只以举人身份出仕,如今也做到了荆州府学正的堂弟。
  
  费宏的儿子费懋贤在家里接待了这个堂哥,向他问起去年的复套大战。
  
  聊到后面,自然也感慨着费宏担任大明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对费家的得失。
  
  “恩荣无上,功成身退,已是大幸了。”费懋贤早已看开,“如今父亲在江西大学院一心治学,替陛下拔选良才、推行新学,这才是保费家后代恩泽不断的正道。小弟此生也不求闻达于庙堂了,若能多结些善缘、提携一些后辈英才,便是上不负皇恩、下无愧家门了。”
  
  费懋中也叹了一口气:“昔年被点为状元,为兄也是心惊胆颤多年。巡抚延绥,丝毫不敢怠慢。如今到湖广,也打定了主意在这里用心办好分内差事。若能在湖广久任,用心耕耘个十余年,兴许仍有台阁之望。先来见你,一叙别情,二来也是想从你口中听听湖广如今情势……”
  
  费懋贤自是知无不言,聊到后来才提了一嘴:“民受兄既定下了心在湖广久任,有一奇才倒可留心一二。”
  
  “奇才?什么奇才?”
  
  费懋中以为他要给自己推荐幕僚,谁知费懋贤笑了笑:“才九岁,但当真是聪慧至极、过目不忘。小弟巡视小学时考较过一番,惊异至极。”
  
  “神童吗?”费懋中哑然失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民献,你这话言之过早吧?”
  
  费懋贤摇了摇头:“不然。若非年齿太幼,我都能现在就允他个生员出身。现在让他去考,不说案首,必定能中的。”
  
  “哦?”费懋中听他这么评价,倒是好奇了一点,“这孩子叫什么?”
  
  “姓张,名白圭。”费懋中说起了自己对他提起这孩子的目的,“民受兄既到荆州,何不一见?若果为唐应德一般的奇才,将来科途有成宏图大展,你也算对他有提携之恩。”
  
  费懋贤若有所思,随后点了点头:“也好。若果真如此,倒也是一段佳话。”
  
  幼崽张居正并不知道他会因此更早地、明里进入朱厚熜的视野,尽管朱厚熜早知道大明会有一个张居正。
  
  但海瑞已经正式进入了朱厚熜的视野,而这也是因为如今在位的是这一个朱厚熜,大明的官员们已经各有各的命运,因而这些人物的名字才会更早地经由他人到达朱厚熜面前。
  
  正如当时湖广平叛后叙功时的俞大猷。
  
  也正如这次以为还是很难有希望考中正榜、盼着为他开出一条新路的张楫请恩提到的海瑞。
  
  朱厚熜的心情不错,毕竟完成了一个复套和收回宣宁的成就,为大明的安定发展奠定了一个好基础。
  
  现在他看着面前的严世蕃,嘴角含笑调侃:“朕让你去交趾,是让你帮朕寻美人去的?”
  
  严世蕃叫屈:“臣可不是那样的人!臣这是听陛下的,用这法子给他们也下点套啊。臣只提了八百大甸那兰纳王妹入宫之事,可没明令他们进献美人!”
  
  陆炳忍不住瞧了瞧这家伙,你不是那样的人?老子是驸马,是陛下的妹夫,你都敢给老子送女人!
  
  朱厚熜也不在意这些细节,只是开口问了:“一同入京的,是莫登庸的嫡孙?”
  
  “正是。”
  
  “详细说说吧。”
  
  他召见严世蕃,还是为了后面的万寿圣节大典做准备。
  
  当然了,随着诸国使臣不断入京,宫里确实一时间多了不少进献的太监、宫女,都被张佐拉去培训了。
  
  而这个时候,皇后孙茗也在召见河套降虏历经大半年选送入京的美人。
  
  作为收服降虏人心的重要一环,孙茗知道,这“和亲”之议更多的是国事。
  
  万寿圣节大典上,还有册封她、诏告天下的流程。
  
  孙茗也习惯了。
  
  “本宫接下来的话,你要仔细记住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