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靖明 > 第340章、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

第340章、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

第340章、北元之主必须留在这! (第2/2页)

当俺答撤走之后,大明墩哨军得以立刻撒到边墙外更远的地方,找到了他们,下达了新的命令。
  
  “大汗,从边墙找个地方出去吧!”有部将劝了,“您是大元的主人,不能继续在这里!”
  
  此时此刻,北元仍旧沿用着忽必烈制定的国号。所谓蒙古,那也是大元的蒙古汗国。在大元之主的心目中,曾经还有大元的许多个汗国,包括这长城以南的汉人故地。
  
  博迪大声呵斥:“找到一处边墙出去,在这里收获的奴隶、财货呢?不是更容易行军的陌生路线,大军的安全呢?”
  
  军队的数量决定了,从更好断后、更易行走的老路线出去,才更加快速、安全。
  
  也更符合北元之主的身份。
  
  那样就是攻破了敌方城堡,满载而归,而不是仓皇之下夺路而逃。
  
  “大汗,再犹豫下去就来不及了啊!他们可以在长城上,很快围满每一处城墙。汉人就像牛羊,太多了!”
  
  骑兵其实很少在进来的时候就攻坚,基本都是找一处低矮的、残破的城墙,快速翻越进来。
  
  走的时候同样如此。
  
  只不过这回不一样,这一回是博迪处心积虑要提高自己威望的行动。花了这么多钱,带了这么多人,难道堂堂北元之主是来做贼的吗?
  
  连俺答都是强攻了虞台岭、衮必里克都是攻破了迎恩堡进入大明的。
  
  在历史上,在此刻的现实中,博迪都比俺答差了一个层次,因此现在正在大汗偶像包袱的重压下浪费着宝贵的时间。
  
  大明的长城确实有很多地方破破烂烂了,但相比于群山之中的崎岖小路,这长城此刻发挥起它重要的军事功能:军队调动。
  
  宣府西北面仍旧在加强着防卫,但是李瑾、何全安、严春生这些机动力量,从居庸关外延庆州的四海治所甚至蓟州的援军,正沿着长城从东西两个方向去合围。
  
  而在燕山西麓的山脉中,则是李全礼、傅铎统帅的大军分别从长安所、龙门卫的方向往赤城包围。
  
  山中的行军路线更短,但走得要慢很多。
  
  朱厚熜已经到了龙门卫城。想破龙门卫城,要么破两道长城,要么破了张家口堡从长城以南自西而来。
  
  博迪与俺答最初商议的计划,就是由俺答先攻破宣府北面的这些边墙寨堡,从西往东攻龙门卫城。而博迪则亲率大军,从燕山西麓夹击,一举让大明丧失对宣府北面边墙的控制权。
  
  战略若达成,宣府、大同都必须放弃。右翼离这里近,会得到实际的利益;博迪除了这一趟出兵劫掠到的利益,也能威望大涨,慑服诸部。
  
  现在俺答已退,龙门卫很安全。
  
  饶是如此,御驾到了龙门卫,傅铎所部和留下护驾的五千大军却不能过于深入了,只是都在龙门卫东面的山中安营扎寨——战线已经推到距离赤城三十里外的三岔口堡,还在往里面压缩。
  
  “朕还以为博迪会夺路而逃。都这种局面了,他为什么还一定要从龙门所或者独石口出去?”
  
  从俺答撤走到现在,又是十多天过去了。时间已经来到十一月,各路围追堵截的军队都已到位,现在才当真称得上水泄不通:再不紧要的边墙墩台上,也有超过原先配置的至少二三十人。一旦遇敌,旁边友军更能迅速前来增援。
  
  王宪给了他答案:“一旦夺边墙而出不成,则赤城又先舍弃,人马都只能困守山上。留在赤城堡虽险,但粮草和此前所劫财货还可拒堡而守。边墙以外,则还有汗庭亲军正来援。拼死守住一个月,或有转机转败为胜。若就此北逃,则是大败已成,北元之主难承其重。”
  
  朱厚熜明白了过来,就像他御驾亲征后如果南撤,就已成败势一样。这个道理,对北元之主是一样的。
  
  这一战既然开始,总有一边要输得比较惨,毕竟都是国主亲征。
  
  这一次运气站在大明这边,北元之主麾下有个雄心勃勃又雄才大略的俺答。
  
  “除了龙门所外的古北口察哈尔所部援军,还有援兵来?”朱厚熜算了算,“那至少也要等到中旬以后了吧?”
  
  “陛下,既要留博迪于此,得趁鞑子不擅守城,尽快攻取。”
  
  朱厚熜点了点头:“边墙守住,西面、南面、北面大军推进到赤城五里,准备攻城。传令抚宁侯,别贪功分兵去赤城。他在东路守住龙门所,便是无上之功!”
  
  机会留给了李全礼,留给了傅铎,留给了何勳,留给了本身就在宣府的这些将卒。
  
  这一战,是明军士气空前高涨的一战。
  
  包围圈虽然还不密集,但已经足够了,而圈中的鱼儿实在太大。
  
  战得再怎么惨烈,明军将帅也知道:此生很难再遇到这么好的机会了。这样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以后更是难以在皇帝眼中有什么存在感了。
  
  到这一刻,憋了这么久的李全礼终于让他麾下的京营、包括何勳所率领的那伪装成工匠的三千精壮,拿出了他们所能用到的大明最强火力。
  
  赤城堡中,博迪终于后悔没能一开始就放下大汗的架子,找个边墙薄弱处突围算了。
  
  眼下,他麾下还有最后的一点机会。
  
  “大汗,从牧马堡和镇安堡之间冲出去吧!云州堡撑不住多长时间了!”
  
  赤城堡北面的,龙门川旁还有一条通往松树堡的驰道可以出边墙,但是这条路,现在被傅铎率大军堵得死死的,正在猛攻那个扼守水陆两路要害的云州堡。
  
  蒙古军队,确实只有通向东北面的一个出路,目前看来相对薄弱了。
  
  “……别惜马力了,汉人追不上!”博迪终于下了令,“烧了赤城堡,动身之后,一路烧了这里的山,阻挡追兵!”
  
  这一夜,燕山西麓火光冲天。
  
  雪还没下,山间林木正燥,朱厚熜在龙门卫遥望着东北面红通通的夜间天光,双拳握得很紧。
  
  放火烧山,这不得让博迪牢底坐穿?
  
  准备用断壁残垣和入冬之后干燥的山火阻挡身后明军的博迪,很快就会后悔这个决定——它看起来又是错的。
  
  他们是从赤城堡北面,沿着龙门川谷地东岸北走的。到了云州堡东南后,再准备走东北面那条沟谷,从镇安堡突出出去。
  
  是的,走的时候,仍旧要从一个边墙寨堡出去。只不过这个镇安堡,距离明军东西两个方向的增援距离最远。而从云州堡到镇安堡,中间的山谷平均宽度在一里以上,比较利于骑兵行进。
  
  镇安堡也位于这谷地上,南北两侧是群山。攻打镇安堡,没有被明军居高临下揍的风险。
  
  可是居高临下揍他们的,却不是明军,而是山火。
  
  众所周知,北方的冬季盛行偏北风,但那是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段内大抵如此。
  
  但山间自有山间的小气候,而军队于山间行进,大多都是在山谷之中。
  
  大火固然阻挡了李全礼所部的步伐,但更北面的傅铎所部却没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反,大火蔓延的速度,比人可能要快多了。山火带来的山间气流紊乱,更快。
  
  而山火一旦发生,白天是从山谷吹向山坡。到了夜间,却会从山顶吹向谷底——带着浓烟。
  
  兵呛,马乱。
  
  李全礼与何勳在山火面前追之不及,只能破口大骂。
  
  可这能让博迪溜了吗?
  
  “追!”
  
  他们只各带了一千五精锐,冒险追去。
  
  傅铎的兵才刚刚拿下云川堡,现在也只能望火兴叹。
  
  “将军,迎风坡上,山火夜里大概烧不下来。如果能绕到陀沟,可以从马家窑杀过去!”
  
  “当真?你识得路?”
  
  “识得!”巨货在前面,没有一个钓鱼佬忍得住,“卑职在猫儿峪和镇安堡都守过,这边的路熟得很!”
  
  “点出两千老兵,快!传令松树堡、独石堡,这沿路四堡换防独石堡,独石堡、半壁店堡、猫儿峪堡都急行军赶去镇安堡,务必把鞑子留在边墙以内!”
  
  博迪聚拢过来的近八千骑,此刻仍旧挤在从镇安堡通向云川的这条山谷间,冒着往下扑的山火卷起的风。
  
  镇安堡上,墩台里的火也熊熊燃起,但实际上已经用不着它这里示警了——那西南面的山火就示着最大的警。
  
  龙门所外,从古北口过来的察哈尔部援军连夜往西北翻山急驰,马蹄声震醒了抚宁侯朱麒。
  
  “大司马!”他眼巴巴地看着王守仁。
  
  稍微斟酌了一会,王守仁就笑了起来:“朱侯领三千兵去吧,这里有我。陛下那边,我也会为朱候分说,军情如火,不可稍等。”
  
  朱麒大喜过望,顿时抱拳:“大恩不言谢!”
  
  无眠之夜,山火照亮了燕山西麓。
  
  已经不再是顾虑夜里急行军会有多少人掉队的问题了,每一路大明将卒都担心那条大鱼挣破了网,当真逃走。
  
  好巧不巧,俺答撤走后就最先领到新命令赶到这一带增援边墙力量的,是李瑾、何全安、严春生。
  
  如今看到了如此大的动静,他们及时赶到了镇安堡。
  
  李瑾浑身都在激动得颤抖:没堵到俺答,堵到了北元大汗!
  
  知道老子已经在荒郊野外憋了多久吗?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