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靖明 > 第283章、大明三辰旗

第283章、大明三辰旗

第283章、大明三辰旗 (第2/2页)

“可知为何陛下最后要如此简单?”
  
  林希元摇了摇头。
  
  唐寅眼神恍惚了片刻,然后才说:“其意尊贵、显要,其用却颇多。要织造不知多少面,故而要简单、便宜。何况,大道至简,陛下说,简单的图案才能让大明诸多不能识字、不知典故的人一眼记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日月合而为明,星分五角,五行相生不息。不论一星一角是一人一家又或一行一业,都是活在大明这片土地上。底色为红,陛下望君臣百姓都知其为华夏血脉传承不绝之意。”
  
  凝视着林希元,唐寅最后才凝重地说:“日月星都用明黄,陛下也想告诉天下人。太祖起于微末,盖因续接华夏正统而尊为天子。君臣百姓心中有国,则人人尊贵。”
  
  林希元心中一震:那现在还有的贱籍呢?
  
  ……
  
  国策会议上的第二个议题,就是这个。
  
  但引子却不是那些贱籍,而是军户。
  
  “设诸企业后,匠户难题此后便交由企业来解决。”朱厚熜看向了杨一清等人,“边镇多有募兵,京营也是募兵。卫所军屯至今,屯出来了一场湖广三卫诸所叛乱。地方有治安司后,寻常匪患已能统一调度处置。借叛乱方定之机,各省都司先改募兵,再裁卫所,最后改了军户旧制。方向如此,细节如何,卿等共议。”
  
  每个省都有数卫,在册的名额是“数万大军”。
  
  过去军事力量上,都司有,臬司有,还有一些其他衙门。
  
  有数万大军在,仍然是此起彼伏的剿匪不力。
  
  现在各地都设了治安衙门,这就是一支对内部的缉盗治安力量。小伙匪徒,以后都将交给配合地方府县的治安局、治安署。
  
  而每个省自然是能有一万精兵左右就堪称一股强大力量了。
  
  许多人看向了崔元。
  
  京营之外,五军都督府分区域督帅大明地方诸都司卫所。现在看来,以后每一军都督府底下分管的都司合起来,大概就相当于京营一营。
  
  五军都督,显然会有更为难啃的对内对外作战任务。
  
  要在各省都行募兵,这粮饷供应只是老生常谈的财计压力,但眼下如何让地方卫所将领服从才更难。
  
  湖广三卫叛乱被平定了固然是好时机,新的三大营和朝廷的力量应该受到尊重,但地方卫所不只在安稳多年的诸省有,在边镇同样有。
  
  边镇可乱不得。
  
  国策会议上众臣各抒己见,而后是履新的军务总参谋杨一清说道:“先边镇,后诸省。边镇标兵先选如今京营充任一些,京营继续募练新兵。各省则先以公侯任五府都督,以侯伯任都司指挥,以县、乡二爵封任都司重将,另择优充任治安司、治安局、治安署一些。有些兵卒,也可转去用命。如此三年间,各地募兵皆成。”
  
  王守仁也赞同道:“京营大军不必练而不用。去岁已建功,如今正宜弹压天下。辅以恩衔、功衔、爵衔先自军伍起,治安司上下多用其人,则大明诸军渐可焕然一新。”
  
  想安稳一点的,去抓盗贼和地方流氓土匪恶霸。
  
  诸省募兵,将来都是要光拿粮饷不干正事,是不能只知道图谋那一点卫所屯田之利和空饷的。
  
  顺从,则先有爵衔可封。
  
  抵抗,则有京营募兵弹压。
  
  而各省的军事首脑及五府都督们,自然都是已经在这几年里经受了考验、忠于皇帝、从皇帝这里得到了重用提拔并且有心于建功立业的勋臣们。
  
  各省总督在这,左布政使也在这。
  
  军政两头都是自己人的话,卫所的问题看似很棘手,也终归能慢慢解决,只要下定决心。
  
  朱厚熜点了点头:“太祖厘定天下百姓,定下诸多户籍种类,那是因为国初时久经战乱后人丁凋敝、百业不兴。如今已非国初,大明人力物力财力何止数倍于国初?民多而无田,百业兴而多脱逃,盖层层盘剥苦也。”
  
  看了看这些重臣之后,朱厚熜又说:“卿等有不少便是出身军籍,出仕任官颇有品级后率先想的便是改了军籍吧?卿等尤如此,百姓岂不翘首以盼?”
  
  他说的是实情。
  
  军户的特征就是必须要出人去参军,虽然军籍出身一样能科考。但若是不改了军籍,家中子弟仍旧代代要出人参军,所以许多军籍出身的官员当官后总会想方设法把军籍改掉。
  
  “除军籍外,还有诸多役籍。匠户、盐户、灶户、马户……如今既要改徭役,有诸多企业,民间也有许多商行要用人,正该使天下百姓免此忧虑。”朱厚熜顿了顿,“自然,若贸然改之,反倒会让一些人家没了生计。卿等可议出个方略,以何种方式使诸多役籍之人有生计,而后可改为民籍。”
  
  这个问题讨论下去,就变成了对如今企业和将来诸多商行、商户的管理。
  
  生计这种事,不是一时。
  
  身为役籍,要应役固然是现在的义务,却也稳定有一份“薪资”,虽然经过层层盘剥之后实在没有多少。
  
  但这至少也算某种程度的“铁饭碗”,管理徭役和差遣的毕竟都是官方,多少会给点。
  
  如果这些全都没了,那诸多役籍家庭也不见得个个会欢迎,反而会发愁将来怎么挣这口饭吃。
  
  去种田,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田来分给这些人。
  
  去做工,就需要有有一定的保障机制,总不能全喂给那十八家企业。
  
  更何况还有另一个更加庞大的人群。
  
  “然后便是隐户和贱籍了。”朱厚熜看向了他们,“卿等有何妙策?”
  
  贱籍其实简单,只要朝廷并不决定打得这些人永世不得翻身就行。这里面,主要就是乐籍、渔户、疍民等等。
  
  而隐户则过于庞大,这些都是寄身官绅之家的人口,不在官方统计范围之内。
  
  其好处,可免徭役。
  
  其坏处,则一旦被追究,官方反倒要治他们的罪。
  
  他们和官绅是交保护费与被保护的关系,为此,甘愿给寄身的官绅交粮、出力。
  
  如果要把这部分人口也统计、释放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新法推行到地方之后会不会使他们的生存压力比现在更大。
  
  另外,他们家庭里大量在寄身官绅家做家奴讨口饭吃的“生计”,可能也会破坏。
  
  官绅不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收大量隐田赚田租的好日子一旦过去,在找到新的收益点之前,只怕也要在变大的经济压力下“裁员”。
  
  以大明如今的工商业基础,承载不了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
  
  费宏这个大明首任总理国务大臣站了出来:“陛下,明年清丈田土重造黄册之后,会多出来田地、多出多少人丁,现在尚未可知。各省总督回去后,到明年底心里便也有数了。自古皆重农,只要没有战乱,耕者有其田,税赋适宜,百姓是不会逃籍甘做隐户的。若说妙策,那也只有新法之中税赋、徭役等推行至地方之后仍不害民。”
  
  他顿了顿之后看向了自己即将统管的民政文臣们,凝重地说道:“陛下委以重任,朝廷君臣一心,此千古未有之局面。我等当不负信重,多多督巡,使百姓免其忧虑,为陛下安民施恩。三年后此处再聚,望我等能为陛下报喜,而非流民日多、百姓生计艰难。诸位以为然否?”
  
  宰相的面子是要卖的,他说的也是实情。
  
  大明此时恐怕有以千万为单位的逃籍隐户人口,他们现在也并非都靠人养着。他们耕的大多还是自己的田,只不过在官绅老爷名下而已。
  
  清出来,还给他们,税赋徭役负担不比现在重,就不会出大问题。
  
  只不过需要他们能搞定地方士绅,搞定底层官吏。
  
  另外,还得搞定这些隐户心里的那种担忧。
  
  毕竟他们是畏官府甚于畏自家老爷,这才逃籍做隐户的。
  
  朱厚熜点了点头:“记住,百姓不是敌人,只有那些仍旧损国利而肥私的士绅、那些视百姓如奴仆的官吏是敌人。大明三辰旗到后,要让天下百姓都信服,知道朕把他们当做一样可尊可贵的家人看待。必须的税赋不是为了供养朕和官吏们,是帮助他们免除匪患、兴修水利、架桥铺路、办学育人等等。”
  
  他也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朕盼着三年后,君臣能在此正式议一议,将来大明是不是能够不再分诸籍了。大明百姓,皆为民籍。无有罪罚,则子弟皆可科考!”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