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靖明 > 第278章、皇帝还在,但变天了

第278章、皇帝还在,但变天了

第278章、皇帝还在,但变天了 (第2/2页)

去年开始的“谋逆大抄家”,总共抄上来的钱财和资产又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远比当初钱宁、江彬案子抄出来的钱多。
  
  在推行新法的初期,还真的是抄家富国。
  
  现在朱厚熜在自己的用度上节流,也设了十六家国企来开源。
  
  用抄家得来的钱财度过这三年,新法如果真能初见成效,才算是能进入自己的循环。
  
  到时候,就真的面临着怎么把大明的财计管好,而一个能统一管理、知道国家整个财政收入大体上精确收入的财政部是少不了的,一个统一的国库是少不了的。
  
  如今,皇帝自己的内库、户部的太仓库等还是各自分开管理,颇为混乱。
  
  要不是朱厚熜常常借钱给户部,现在很多事已经会叫“国库亏空”了。
  
  大明没有统一的国库,户部一直只在小财政的格局里左支右绌,皇帝本人是大明最大的支出项。
  
  此时此刻,与会诸臣的统一感受是:陛下为了新法,这是真抽自己的血来供养大明。
  
  皇帝他真的……
  
  而接下来,则是当场“廷推”一些重要的人选。
  
  这个正式的国策会议之前先开的半上课、半议事的会,大家都只是先推举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候选人。
  
  随后,还要在正式的国策会议上廷推唱票、由皇帝定夺的。
  
  但谁都清楚,现在就是通气。作为聪明人,现在就要知道将来是哪些人负责哪些事,这样才好在正式议事时给出中肯的意见,方便该当选人开展工作。
  
  先是几个新设立的能参预国策的重臣:军务会议总参谋、治安总司总长、税课总司总长、六科总给事。
  
  而后,则是其他几个为新的朝廷中枢服务的重臣:两个通政副使、中书监中书令、六科正副都给事。
  
  最后,则是六部里新出现的一批正三品右侍郎、正四品总司和其他部衙四品以上的红袍高官。
  
  这个过程里,南京九卿如坐针毡。
  
  六部诸衙看似没有多大改变,但南北六部尚书头上从此都有了领办政务的国务大臣。
  
  此刻北京诸衙内部许多官员的品级提升了,可并没有说南京要同样如此。
  
  以后同样是六部底下某司,北京六部是正三品的右侍郎主管、正四品的总司管事,南京六部诸司的管事只是正五品郎中啊。
  
  历来虽都以北京六部为重,但至少大家表面上的品衔是一样的。
  
  如今,在品衔上拉开了差距,南京诸部衙先是必定受北京管理,而后是不是就要被裁撤了。
  
  这南京九卿眼巴巴地看着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殿内,知道这只怕是朝廷先丢给他们这几个南京九卿的饵。
  
  要不要就此先挤上北京衙署改制的这趟车、跻身北京朝堂甚至国策会议?
  
  这意味着从此要响应陛下和国策会议的号召,逐渐将身在南京的干臣都掏到北京来,等到南京诸衙只剩下一批老弱病残之后,南京诸衙裁撤自然顺理成章。
  
  大好官位在前,看着即将出现的真·宰相,看着明显早已谋划好的陛下和如今的新老参策们,他们并不需要多做思考,只是疯狂向着一些有交情的老参策们使眼色。
  
  这次才是朝廷高层真正的一次大换届。
  
  从上至下,多出了税课司、都察院、治安司、这三个明显将垂直延伸到各县的独立部门,只接受各地首官的领导、但受上级节制,这是全新的体系。
  
  原先的六部和国务大臣,自主权也大大增加。
  
  毫无疑问,跟不上版本,最先淘汰的是这些四品以上的人。相反,那些青绿袍的官吏,无非是职权更清晰、上升和迁转的图景更多。
  
  在针对这些新设的重要职位都推选了一批候选人之后,殿内沉默了一下,先没去碰那个总理国务大臣和多出来的一个国务大臣名额,而是讨论起了将在武英殿设立的军务会议。
  
  杨一清竟被推举为了第一任的军务总参谋候选人,这意味着他不会成为国务大臣,他从此将彻底走入武官序列。
  
  但这也意味着,军务会议里也能有文臣。
  
  “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科都给事身兼军务会议参谋,还有四席参谋位置,文武皆可,必须知兵。”
  
  不令人意外,崔元立刻推举了已经卸任想要避风头的新国公顾仕隆,又推选了立功的广东治安司总司马永。
  
  此前费宏已经推举了在四川之乱中颇为知兵的巡水御史张经担任新的正四品兵科都给事,杨一清便又推举了两个边疆武将。
  
  而王琼则推举了王守仁任兵部尚书,这一下子,正式开始动北京六部尚书的位置。
  
  随后,杨潭则正式推举王琼补任一个国务大臣,领吏部事。
  
  大天官不能入阁,但如今规则变了。
  
  皇帝还在,但变天了。
  
  六部尚书一动,最终则指向了那个在文官心目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实权宰相、总理国务大臣。
  
  他们本以为这必定是杨廷和的位置,不料老参策们却无人作声。
  
  而后,却是杨廷和自己行礼说道:“臣弟廷仪已被举荐接替王伯安任江西总督,臣子用修已被举荐任户部右侍郎,臣不宜再列身国策会议。臣举荐费子充任总理国务大臣。费公两入内阁,督宪四川,德才远扬,威望卓重。臣已老迈,请总督应天,与总督淮扬之蒋敬之共佐陛下厘清河运、海运、黄淮水患大事情弊,为大明再筑万世根基。”
  
  殿内鸦雀无声,对于其他并不经常在国策会议上混的人来说,这个决定实在过于重磅。
  
  新党党魁让位“旧党”党魁。
  
  让旧党来行新法,新党党魁剑指南直隶,这不是激流勇退,这是老将继续冲锋啊。
  
  南直隶设一个淮扬总督,一个应天总督,表面上没拆南直隶,实则意图明显。
  
  而杨廷和两兄弟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江西,江南文教重地竟都是这两兄弟任总督,朝野议论纷纷是一定的。
  
  再加上担任右侍郎分领户部一省清吏司的杨慎,皇帝信重杨家,杨家这是要疯狂卖命把江南的税赋利益搞清白了。
  
  费宏之前只是为要新设总理国务大臣这个宰相而震惊,但还真不知道朱厚熜与杨廷和有这个决定。
  
  眨眼之间,他就把杨廷和之前跟朱厚熜说的几大意义想明白了,因此心情十分复杂。
  
  这算不算杨廷和对自己没计较他当年之过致使自家祖坟被刨的补偿?
  
  无论如何,这也是史册上重重的一笔,百多年后大明新的正式宰相啊。
  
  朱厚熜点了点头:“众卿可还有其他推举人选?”
  
  他的点头仿佛只是对杨廷和说的那番话表示知道了,但其他人都低下了头:虽然天下聪明人已经都知道了费宏就是个演戏的内鬼,但他确实代表了相对保守的一派。如果费宏做宰相,这一派人也就一定要接过新法的旗帜了。
  
  有时候他们又不是真的反对新法,只不过因为他们不在位、没办法保障自己的利益和前途。
  
  但后面会变了。
  
  朱厚熜这才说道:“既如此,朕再说说对嘉靖五年新法事宜的看法,卿等也慎思建言,以形成草略,于国策会议上再审议细节。朕以为,明年先行清丈田土、重造黄册、改革衙署。天下举子、生员,宜动员出仕;不愿出仕者,若拥戴朝廷政令,可授乡贤。诸位总督一方、布政一省,以为如何?”
  
  设十八品乡贤,除了给农工商开辟一条上升的路,最主要的目的果然在这里。
  
  明年之后,大明地方上的士绅,如果不愿出来做官,那么配合朝廷把他们家的田土人丁都厘清,便是乡贤。
  
  如果不配合,那是什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