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诸天从长津湖开始 > 第13章:欣欣向荣

第13章:欣欣向荣

第13章:欣欣向荣 (第2/2页)

夏远早有躲避美国鬼子飞机的经验,行动同样迅速,没等大老刘看过来,便已经看不到夏远的身影,早就找了个好位置趴了下来。
  
  “臭小子,还机灵着呢。”
  
  听到侦查员的哨子声在响起,大老刘从掩体后钻出来,看到夏远在另一边,忍不住笑着说。
  
  夏远没说话,干笑一声,没有说话。
  
  演习还在继续。
  
  防空侧重强调挖掘防控掩体、做好伪装和利用地形地物隐蔽。
  
  模拟夜间行军,强调了按照方位角行进和设置路标,加强行进间通信联络。
  
  战术训练突出近战、夜战和穿插迂回的演练,着重展示营、连、排、班各自为战的能力,就连炊事班也进行了相对应的演习。
  
  只是炊事班很少作为战斗单位使用,以至于炊事班的战斗力远不如战斗单位,进行的训练侧重点不在作战能力上,既然炊事班是部队移动的厨房,他们的训练项目便是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下,甚至在有敌机侵扰的条件下,如何为前线作战的连队做一锅热乎的饭菜,这成为炊事班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于是,夏远又把无烟灶拉了出来。
  
  无烟灶能够有效的避免生火时产生的烟雾,挖掘相对简单。
  
  无烟灶一经三连炊事班使用,便迅速引起上级的注意。在其他部队的炊事班,还在想方设法防止烟雾扩散,甚至通过降低火焰的大小,来减少烟雾的产生,可烟雾依旧会在天空飘散。
  
  反倒是夏远挖掘的无烟灶,最终被大地吞没,仅有缕缕细烟飘散出去,又很快消失不见。
  
  在训练结束的第二天,夏远作为代表,前往各连队的炊事班,进行无烟灶的原理讲解与挖掘方法的演示。
  
  大老刘感慨的说:“这小子,总能给人整出来一些新玩意儿。”
  
  无烟灶很快得到全军的推广,这种灶火十分方便,挖掘的速度很快,消烟的能力非常强,非常适合作为炊事班野战做饭时候的灶火。
  
  基本一个人能在几分钟内挖掘出一个无烟灶。
  
  这几天,三连驻地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不时的有军里的领导前来,看一看这个天才少年。
  
  在旁人眼中,夏远的确是天才,十六岁,突破全国投弹距离的记录,又在临战的时候,发明了无烟灶,这大大提高了炊事班野战做饭的隐蔽性。
  
  实在无法想象,这小家伙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距离前往朝鲜战场的脚步越发临近,战士们的训练强度几乎拉满。
  
  机关和后勤保障分队都配备了轻便武器,并进行了必要的训练,以便应付空降敌兵和散兵。
  
  为保障任何情况下作战指挥不中断,对司、政、后机关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作战、侦查、通信和机要部门均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
  
  就此,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进行了临战训练,经过切实的各项准备,机关部队的胜利心大大提高,部队再也没有最初军委发布志愿军入朝作战时的那段盲目自信和浮躁。
  
  部队的氛围感愈发浓郁。
  
  朝鲜形势日趋严重,战火逼近鸭绿江,部队入朝作战的一切准备基本就绪,眼下只剩下最困难的一项。
  
  朝鲜地形复杂,部队对地形不熟悉,语言不通,急需要一批朝鲜语翻译。
  
  林吉和延边地区人民政府把部队的需要,告知当地群众以后,许多朝鲜族的基层干部和青年教师纷纷支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军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和朝鲜参谋前去挑选了五百七十多名志愿,加上北东军区派来的一批朝鲜族同志,共计七百三十五人。
  
  从机关到连队,都配备哦了朝鲜语联络员。
  
  下三连的是一个瘦瘦的小伙子,戴个眼镜,看起来二十岁出头,听孙连长讲,他们连里有一个小天才,就在炊事班,便执意要去看一看。
  
  “你好,我叫赵瑞龙。”
  
  这是夏远第一次跟赵瑞龙见面,他上下打量这个朝鲜翻译,很年轻,很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年轻人的气质,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感,言语之间,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健康。
  
  “我叫夏远。”
  
  赵瑞龙性格外向,天生带着一股自来熟的气质,与谁都能聊得来。
  
  再加上他本身上过学,见多识广,跟谁聊天,都聊得津津有味,他很健谈,说的事情头头是道。
  
  “你们让我自愧不如,我已经二十二岁,生活的健康,幸福,又有学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在你们的保护下,我才能这样安定的生活,而你们,比我还小。”
  
  赵瑞龙讲话天生让人充满好感。
  
  尤其是炊事班的小战士,他们家庭困难,小的时候在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摧残下,家乡都没有了,参军便是为赶走敌人,让全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默默的做着这一切。
  
  可能某一场战争,他们就牺牲了,牺牲的同志那么多,有谁记得他们的名字。
  
  甚至他们在想,也许自己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
  
  即便是有这样的思想,他们就是这种默默的付出,赵瑞龙的到来,反倒是打消了他们先前的顾虑,人民不仅仅会记住他们,记住和平的生活是他们带来的,更会记住他们的付出。
  
  就这样,赵瑞龙在到来连队短短两三天的功夫,便跟连队的同志们打成一片。
  
  像赵瑞龙这样的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同志是朝鲜族,汉语表达能力差很多,但是他们能运用熟练的朝鲜语,成为沟通部队和朝鲜军民友谊的桥梁
  
  有了他们,入朝作战中,不论是行军找向导,宿营打前站,侦查敌情,还是做群众工作,就不用发愁语言不通了。
  
  他们还帮助干部们学会了日常和对敌喊话用语。
  
  他们在工作中,以饱满的热情,付出了巨大的辛苦。
  
  部队入朝的日子越发临近。(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