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贞观无太子 > 卷二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

卷二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

卷二 第245章 李恪李泰的震撼 (第2/2页)

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之前投降的那些俘虏看。
  
  虽然都是俘虏,但是你们的待遇是不同的。
  
  而李承乾自己,则是钻进了工坊,一进去,就是好几天。
  
  这几天,他再教工坊里的人炼铁。
  
  无他,那些俘虏开山挖石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一座铁矿,这让李承乾欣喜不已。
  
  不过这年代的炼铁工艺,大唐还好,技术还是有的,但是对大明王廷来说,那技术真是惨不忍睹。
  
  他们虽然不会,可李承乾会啊,别忘了,他曾经可是手工达人,手艺活会得可真不少。
  
  不单单是炼铁的技术,还有类似打造滑轮这些施工用得到的东西,还有水泥石灰的烧制,这一次他都教给了方铁匠等人,甚至在大明国学中,也教授了这些东西。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使节团却是颇为隆重。
  
  而且领头的人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
  
  李恪、李泰两兄弟。
  
  当初,在长安城里,各家为了这个出使的肥差不说争了个头破血流吧,那也是暗流涌动。
  
  李恪、李泰两兄弟自然也在其列。
  
  他们倒不是想要争这个肥差,而是想亲眼见见自己这大哥孤身一人创造出来的奇迹。
  
  李二最后为了平衡利益,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几个儿子兄友弟恭,索性就把这两个儿子都派来了。
  
  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自然希望自己几个儿子多一些兄友弟恭的美谈。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没捞到出使的差事,但也重回朝堂,于他而言,倒也算不得什么损失。
  
  “大唐的使节团有多少人?”李承乾问道。
  
  王玄策说道:“足足千余人。”
  
  他也有些头疼,这千余人的使节团,他也没有接待的经验。
  
  “把长孙冲他们喊来。”李承乾也是无奈,他也没有啊!“这样,在把萧瑀请来。”
  
  “宋国公如今在德阳城。”王玄策说道。
  
  所谓的德阳城,便是之前日月山外的三座营寨而改名。
  
  这名字,还是萧瑀取的。
  
  其意倒也简单,以德为名,朝阳而生,名曰德阳。
  
  萧钺第一次出仕,做爹的又怎么可能不上心,再加上,他也想看看大明王廷的吏治该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自萧钺上任以后,他就第一时间跟了过去。
  
  “快去请吧。”李承乾摆了摆手不道。
  
  王玄策也就不再坚持,当即派人去请萧瑀回来。
  
  不多时,众人再次齐聚李承乾的大帐之中。
  
  商议起了接待使节团的事宜。
  
  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有了萧瑀这个经年老臣的参与,众人都松了口气。
  
  在场的,估计也就他这个老学究对此最有经验了。
  
  “殿下,吐蕃、吐谷浑、就连突厥那边都派了使节团过来。”就在他们刚商议完之时,刘三进来说道。
  
  李承乾愣住了。
  
  大唐派使节团来,他能理解,这几个地方派使节来作甚?
  
  “无妨,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萧瑀随口说道,“就照接待大唐使节的规格,降低一个规格便是。
  
  如今大明王廷也算是这天下一番势力,这样的事情,以后经常会发生。”
  
  “这样做不好吧?”王玄策说道,“都是使节,规格有所差距,不是待客之道。”
  
  萧瑀闻言,不悦地说道:“我大唐来的使者是两位王爷,他们的使节凭什么跟我大唐的比?”
  
  王玄策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李承乾也不懂,也就这么着。
  
  “殿下,要不借着这次机会,殿下正式加冠?”王玄策说道。
  
  他这里说的加冠,是王冠。
  
  虽然李承乾自封明王,但一直以来却少了那个仪式,从法理上来说,他这个明王颇有草头王的意思。
  
  长孙冲也道:“微臣觉得也可,刚好万国来朝,正是时候。”
  
  萧瑀在一旁,不吱声。
  
  大唐说是万国来朝,那都是极其夸张了。
  
  你倒好,区区四国使者也敢说这话?
  
  关键是,这话你配说么?
  
  “行。”李承乾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他现在的确是缺一个正式昭告天下的仪式,这一次有附近几国的使者见证,倒也不错。
  
  对于合不合理,管我什么事儿?
  
  我干的就不是合理的事儿!
  
  又商量了一番后,众人散去。
  
  当王玄策和长孙冲临走时,李承乾悄悄对他们俩说道:“这一次都跟人学着点儿,下一次本王希望是你们自己主持这一切。”
  
  两人当即点了点头。
  
  贞观六年七月十一,大唐的使节团正式进入大明王廷的境内。
  
  兵部侍郎伊原峰率三千怨军于德阳城外,亲迎使团。
  
  而日月山这边,两部尚书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官员则是在日月山外城尽头,恭候多时。
  
  至于李承乾,他则是在日月山内城等着。
  
  不管是出于他长兄的身份,还是明王的身份,都没有亲迎的道理。
  
  不过在城头之下,长乐却是一身华服等在那里。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慕容婉秋,她虽然跟李承乾回了日月山,但李承乾却是不曾限制过她的自由,任由她在大明王廷的范围内活动。
  
  这会儿却是坐在长明酒楼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
  
  “末将伊原峰,奉明王殿下之命,在此恭候贵使。”德阳城外,伊原峰高声说道。
  
  他要在这里,和大唐的军队交接使团的护卫之权。
  
  换句话说,除了使团的千余人外,护送使团的一万兵马只能留在这里,暂且扎营。
  
  其实,这些兵马本应该撤回去才是。
  
  可因为听闻还有吐谷浑、突厥、吐蕃的使者要来,李承乾刻意让这些兵马扎营在此。
  
  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有劳伊将军了。”李恪说道。
  
  看着伊原峰麾下数千悍勇之士,他也是感慨不已。
  
  一旁的李泰却是没有多言。
  
  也只是看着。
  
  两人心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贵使,请。”伊原峰说完,便护送着李恪两兄弟朝着日月山而去。
  
  “青雀,咋样,累不?”路上,李恪问道。
  
  李泰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累是不累,就是太过于震撼了一些。”
  
  他们想过李承乾的大明王廷该是什么样的,但是想象中的总是和现实看到的是有区别的。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还小,除了长安,真没去过什么地方。
  
  在他们的想象中,赤水源就算不如长安,但也至少跟地方上的那些州府相差不大才是,可谁又能想到,竟然是这样一片荒芜的景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无到有,一手建立大明王廷,可想当初起步之艰难。
  
  “大哥吃苦了。”李恪感慨了一句。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日月山。
  
  普西偌和伊原锡也早已在这里恭候多时,见到使团,则是笑道:“大唐使团不远千里而来……”
  
  寒暄了几句后,李恪李泰两人也便下了马,在普西偌等人的簇拥下,朝着日月山内城而去。
  
  这一路,他们看过太多的荒凉,只有到了这里,才看到了一丝丝的人间烟火气。
  
  而在城门之下的长乐,看着自己的两个哥哥,早已是泪眼婆娑。
  
  多久了,她记不得了,终于在今时今日,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哥哥。
  
  小女孩儿嘛,感情丰富些,那一瞬间就感觉自己受了好大的委屈。
  
  “二哥、三哥。”说着,当即就哭着跑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