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第2/2页)

竟自己两人身后可是还有魏征那个烦人家伙。
  
  若回去晚,长安的大门关闭了,明天说不定又会挨魏征或者其他的御史一顿喷。
  
  说实话,哪怕是有房玄龄来分担,李世民也实在不希望被魏征给对着喷了。
  
  所以,李世民来得高陵匆匆,去得也是匆匆,李世民便带着房玄龄在高陵转悠了一圈,确认了李泰干得的确很不错,便直接回长安去了。
  
  而到了第二天,李泰便收到旨意,允许从高陵毕业学生成为外流七品的农官,指派到指定的州县进行农耕指导,主要是教育他们种植小麦的知识。
  
  而李泰听到这话,倒也没多说什么,马上便把农科学子一一安排起来,其中最优先的就是郑白渠区域。
  
  因为自己需要一批能够跟底层沟通的人才,同时顺着渭水,一批批农官人才,也开始慢慢安置起来。
  
  不过,这次命令除了农官制度允许被推行以外,同时在农业学府中学习了一年的褚遂良,刘仁景等人也被安排前往余杭,开始建设余杭的分校。
  
  苦尽甘来的褚遂良听到这指令可谓是甚至有几分失声。
  
  不过,褚遂良与刘仁景并不清楚,江南那边种植水稻为主,跟北方小麦不是一个种类。
  
  若按照种植小麦的思路去种植水道,会发生什么,反正李泰不知道。
  
  不过,有了小麦上的锻炼,水稻上顶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相信褚遂良能克服的。
  
  李泰唯一希望的就是,江南学府能够以科学的手段积累足够的水稻的经验。
  
  毕竟在李泰看来,比较起去美洲寻找到现在都不知道有没有驯化的土豆与玉米,还不如踏踏实实的研究杂交水稻,来得更加实际一点。
  
  只要自己能顺利登基成为皇帝,那作为自己的基本盘,再加上自己一直以来指导的农业方向都是正确,那后代绝对有人愿意氪命进去研究杂交水稻。
  
  运气好五六十年应该能出成果,运气不好一两百年肯定也行了。
  
  这样的情况下,与其去美洲寻找甚至还没有驯化的土豆,还不如靠着杂交水稻,把华夏人口上限打破。
  
  哪怕就算发明出杂交水稻时,已到大唐晚期靠杂交水稻弄出来的粮食,说不定还能够让大唐苟延残喘一阵子。
  
  毕竟封建时代,没什么是一碗粮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没有,那就再来一碗。
  
  实际上,越早开始杂交水稻的计划,那寻找到合适的野水稻的概率就越高。
  
  毕竟经过一千年繁衍,谁也不知道一株水稻到底繁衍多少子孙,遍布了华夏多大土地。
  
  想想袁老为了寻找这么一株野水稻跑完了整个华夏,最后才在海南找到一株,就知道这东西的稀罕,甚至袁老如果没有发现,那以后是不是还要跑到国外去?!
  
  所以杂交水稻这东西,肯定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进行背书,才能进行的科研项目啊!
  
  自己想要蹲在家里,把这种东西就研究出来,省省吧,就算是神农氏复活都做不到的。
  
  所以,褚遂良带着一部分农业学府的弟子们离开时,李泰可是相当热情的进行欢送。
  
  毕竟自己的镰刀已经饥渴难耐了,就等着褚遂良这韭菜长好了自己进行收割了。
  
  嗯嗯,他培养的学员自己要收割,他的种植底蕴自己更要收割,至于褚遂良自己,如果可以,自己也把他给收割了。
  
  褚遂良骑着马匹,前往余杭,正准备纵马狂歌,吟诗一首,庆喝自己总算是困龙升天,脱离苦海。
  
  对褚家来说,自己就是钱塘的郡望,此刻更有着朝廷的支持,江南学府肯定是能够顺利的办理起来。
  
  此刻的褚遂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大展身手了。
  
  这时候,不知道怎么褚遂良感觉一阵哆嗦,明明是六月份,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阴风阵阵。
  
  褚遂良很是疑狐的看看左右,阳光炙热,晴空万里,哪里来的阴风呢?
  
  定是自己多心了。
  
  就在褚遂良踌躇满志的前往江南时,李泰倒也开始繁忙了起来。
  
  因为随着小麦的丰收,整个高陵因为是以种植小麦为主,自然进入到农闲时期。
  
  自己让一批人开始种植菉豆来增加土壤肥力,方便秋天时再次进行种植小麦,剩下来的人,李泰则要对他们进行安排,让他们進入自己一手搭建起来的一个个工厂中做农民工。
  
  因爲高陵這边实行的制度是,不愿意做徭役的,那就自己出一笔钱,让高陵徭役替代他们去服徭役,也就是租庸调制,但这样的话,他们也就闲下来了。
  
  而现在,这工厂距离他们大概也就一天,甚至半天距离,包吃包住且工钱还是一周一结。
  
  对绝大多数的已经干完农活的农民来说,还是很乐意去干活的,谁不想小钱钱多点。
  
  这些工厂怎么来的,自然是李泰前期从世家宗室手中拿过来的钱,基本就砸这上面了。
  
  與此同时,为什么高陵的百姓去这些工厂的距离,只用花费这么短时间。
  
  那是因为在修郑白渠前,高陵徭役都在高陵修路,甚至做到通村的程度。
  
  马车牛车都能拉到一些看起来比较边远的高陵村落中。
  
  此刻,随着农民进入到农闲,在李泰有意安排下,许多工厂甚至鼓励拉人头,只要拉人来这里工作,一个人十斤粮票一张。
  
  毕竟李泰需要剥削他们肯定是先要让他们养成消费习惯……不对,是养成劳动的习惯。
  
  所以这第一年肯定是拉人头有奖励的,把他们安排到工厂中,承接着郑白渠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什么标准木桩,什么特质糯米粉,什么方正花岗岩……多得他们需要干的工作。
  
  而李泰也是每五天放他们一天假期,如果赶回去那就肯定赶不及第二天的班。
  
  但高陵这里买东西你应有尽有,吃东西尽善尽美,只要你把老劳动所得的粮票或者炭票拿出来消费,你就能够马上感受到,高陵是属于你的,甚至这个世界也是属于你的。
  
  至于李泰,这时候则跑到鸿胪寺对唐俭咆哮:
  
  “郑白渠的劳力不足啊,东突厥的劳力去哪了,这世道哪里有材料等人的道理。
  
  唐鸿胪,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你不能害我啊!”
  
  唐俭看着气鼓鼓的李泰,第一次发现,自己面对越王,好像真的很没底气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