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104章 一代人

第104章 一代人

第104章 一代人 (第2/2页)

“武哥,您这发展的也太大了”
  
  一听李学武的解释,左杰明显的有了兴趣,眼睛里满是羡慕和敬仰的神采,问道:“招这么多人,有什么要求吗?”
  
  “嗯,你想去?”
  
  李学武从茶几上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了,看了左杰一眼。
  
  左杰笑了笑说道:“我可不会去,我就喜欢这儿,是我一些朋友,还有同学”。
  
  说着话将烟灰缸给李学武拿到跟前儿了,解释道:“我今年毕业,有您给我托底儿我还有个工作,他们好些都跟家里闲着呢”。
  
  “大院里的?不太方便吧”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说道:“咱们有啥说啥,港务的工作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因为你们一定是没有学过这些的,是要一点点锻炼的,老累了”。
  
  “是嘛……”
  
  左杰眨了眨眼睛,看着李学武问道:“那工作呢?工作待遇咋样?”
  
  “这个也得分开了看”
  
  李学武在烟灰缸里点了点烟灰,道:“岸上的一定没有海里挣的多,海里的一定没有管船的挣的多”。
  
  说着话给左杰画大饼似的介绍道:“钢城那边有二十七条船,现在在钢城活动,年底前就得去津门活动了”。
  
  “海上的劳动强度不算大,就是寂寞,颠簸,赚的自然是多,比干部赚的都多”
  
  “年后钢城码头可能会扩建,但主要还是水产和内河运输,服务的也是沿河的城市,这一层次的岗位要赚的少些,但也比工人强”
  
  “至于岸上的物流和后勤管理嘛,就是正常水平,外地的可以自己租房子,那边靠近城市,方便的很”
  
  “剩下的基础岗位嘛,赚的差不多,但你也能想的明白,有个工作比待着不强嘛”
  
  李学武再次抽了一口烟,随后说道:“不过这种基础岗位当地人做的多,毕竟安稳,招人不多,你同学要是愿意,也可以试试”。
  
  “都特么去那么远了,还能做这个?”
  
  左杰倒是个年轻人的性子,一听说赚钱,眼睛都大了,挑着眉毛道:“要是去海上干几年,回来可不就能养家糊口了嘛”。
  
  “这是真的”
  
  李学武点头道:“执行任务期间供吃供住,单位还是有保障的”。
  
  说完给左杰示意了一下,道:“我们轧钢厂在钢城有个炼钢厂分厂,就是在跟这个东风港务在合作,包括钢城本地的单位和部门”。
  
  “那……是正式工?”
  
  左杰瞪了瞪眼睛,看着李学武问了关键的一个问题。
  
  因为他知道,在俱乐部这边就好多临时工,包括他在内也是一样,都是临时工性质的用工。
  
  不用登记档案,不用去人事局备案,不用承担各种福利待遇等等,只要按单位的制度发钱就行。
  
  俱乐部这边有的人能领着钱,有的人只能领着饭票,意思就是供吃不给工钱了,按照实习算。
  
  关键是俱乐部这边大多数,绝大多数都是今年刚毕业的,或者没学上的年轻人,实习三年都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的临时工可没有保障,说多少个月必须转正的,轧钢厂的学徒工怕不是学了五年的都有。
  
  更没有说临时工就得给多少钱才算是应该的,虽然有工资标准,但那是对正经的工厂或者单位说的,像是李学武搞的这些单位正经嘛?
  
  “临时工,一定是临时工”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对着左杰解释道:“如果按正式工算,他们的户口就得迁走,去钢城,以后京城这边所有的福利待遇就跟他没关系了,搁你你愿意吗?”
  
  左杰一听就明白了,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愿意啊!”
  
  “这就对了嘛”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再有,刚才都跟你说了,内河的工作地点可能还固定,几个城市转,但到了海上,港务上哪儿找他们户口去?迁大海里啊?”
  
  “明白了”
  
  左杰点点头,说道:“是会在津门接货,送去别的城市对吧?”
  
  “对,好多城市”
  
  李学武肯定地说道:“包括港城,就是咱们租借出去的那块儿”。
  
  左杰的眼睛一亮,笑着道:“让您说的我都想去了”。
  
  “呵呵,太辛苦了”
  
  李学武抽了一口烟,轻笑着说道:“年轻人是应该出去闯荡闯荡,见见外面的世界,但也要量力而行,毕竟船上真的累,真的苦”。
  
  “除非当了船上的管理”
  
  李学武说话就像钓鱼,拉一下松一下,总吊着左杰的兴趣。
  
  刚说了外面的好,工作的好,又说了工作的辛苦,可说完辛苦,又说了只要成为管理就不辛苦。
  
  那左杰能不问嘛,他心都被李学武吊起来了,瞪着眼睛问道:“那咋才能当管理啊?”
  
  “学习嘛”
  
  李学武理所当然地说道:“你学习了三副的知识,能做三副的事,那你就能当三副,学习了船长的知识,能做船长的事,那你就能当船长了嘛”。
  
  “船长!”
  
  左杰有些坐不住了,屁股跟长尖了似的,问道:“那要是当了船长,是不是全船的人都得听他的?”
  
  “这是当然”
  
  李学武继续撒饵道:“不仅轻松,赚的还多,只要做管理就行了,一个月下来,怎么都得一两百块的工资吧,甚至更多”。
  
  说完拍了拍左杰的肩膀,道:“那边急需船长人才啊,二十七条船,算上轮换制度的,就需要四五十名船长,你想想,这是不是个机会”。
  
  “当然是!”
  
  左杰看着李学武问道:“那,武哥,你说说都需要啥条件,我跟我同学说去”。
  
  “这个嘛……”
  
  李学武想了想,说道:“得年轻,岁数大的上了船也学不到什么了,学习能力不行了”。
  
  “还得有股子毅力和坚强心,毕竟出了海,这船不能再调头了,人不愿意待了,总不能游着回来吧”
  
  “最后就是得有目标,想赚钱的那种,就是豁出去了,出去闯荡几年,赚回大钱盖房子娶媳妇儿”
  
  ……
  
  左杰听着李学武给他说的这些条件,不就是为了他们这些年轻人量身定做的嘛,太合适了。
  
  他们这些同学们找不着工作只能在家闲着,挨着周围的冷眼,挨着父母的叹息,找工作都愁,更别提娶媳妇了。
  
  但凡能有个工作,哪怕是有个吃饭的地方,他们也不至于披着一层玩世不恭的样子去胡闹了。
  
  他们放肆的青春都是时代的无奈,也是他们父母对他们这种无奈的放纵。
  
  如果有一份工作摆在他们的面前,甭说是去出海,就是出国,出地球他们都愿意。
  
  谁不羡慕海员啊,家里有海员的,经常往家里带的东西都是时髦的,都是让人羡慕的。
  
  甭说是海员了,就是那些列车员,从外地带回来点儿土特产都够叫人羡慕的了。
  
  这是一个特别注重朴实的年代,也是一个注重比较的年代。
  
  人们对新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迫切的,也是强烈的
  
  “武哥,那……我能不能叫一些同学过来看看?”
  
  左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可能人有点多,男女都有,如果合适的话,能不能也给他们个机会”。
  
  “当然没问题”
  
  李学武将手里的烟在烟灰缸里掐灭了,笑着说道:“是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人品上我信的过你就信得过他们”。
  
  “谢谢武哥!”
  
  左杰有些激动地站起来道了些,随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示意了门外道:“那我去上班了,晚上下班后我就去找他们”。
  
  “去吧,去吧”
  
  李学武笑着点了点,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看着左杰兴高采烈地跑远,娄姐这才从外面走了回来。
  
  看着李学武老神在在地喝着茶,扯了扯嘴角说道:“你就喜欢忽悠这些小年轻的嘛?”
  
  “什么话这是!”
  
  李学武放下茶杯,叽咕叽咕眼睛道:“我什么时候忽悠他了?”
  
  “呵呵~”
  
  娄姐将毛巾用水投了,递给李学武说道:“还说没忽悠,我看他兴高采烈的跑出去,是不是你答应他什么条件了?”
  
  “是答应让他或者他的朋友可以去钢城吧?”
  
  娄姐见李学武擦了脸,接了毛巾道:“是不是跟赵老四找的人一样,都是临时工,用的也是户口和出海的借口?”
  
  说完不由得瞪了李学武一眼,道:“你说你坏不坏,把人家小年轻的忽悠去了,到时候明白过来了,还不得骂你啊~”
  
  “嘶~骂我什么?”
  
  李学武吊了吊眼睛,问道:“骂我给他们工作,还是骂我他们赚了钱?”
  
  “就你理多!”
  
  娄姐走过来说道:“这么多人去,全都丢船上练着,总有吃不得苦的,到时候你咋整?”
  
  “咋整?”
  
  李学武冷笑道:“船在海上飘着,吃不得苦就自己游回来呗,只要他有这个能耐”。
  
  说完站起身,道:“我又没逼着他们去,我说的这些难道不是正经的条件?我只是没说干活有钱,不干活没钱而已,这不正常嘛?”
  
  娄姐翻了翻白眼,她现在看李学武越看越像她爹,资本家的样子,一模一样。
  
  上班才有钱,不上班就没有钱,这就是临时工的真谛了。
  
  干一天活儿给一天钱,杜绝了懒惰,也杜绝了磨洋工。
  
  出门在外的,要是没个决心和毅力,还能赚着钱?
  
  “你答应的,给闻三儿那边找人,这高一批,矮一批的,算啥事?”
  
  娄姐就知道李学武要忽悠那些毕业生去钢城,去上船。
  
  “你就不怕人员的成分这么复杂,他们不会打起来?不会给你惹豁子?不会回来后乱说什么?”
  
  “怕什么,那又不是我的码头”
  
  李学武无所谓地说道:“成分越复杂越好,我害怕他们特别团结呢,那船就不听话了”。
  
  “在船上惹豁子,那不是等着出事故呢嘛,上厕所掉海里了,钓鱼摔下海了,自己跳海了,有的是理由”
  
  李学武浑不在意地说道:“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只要把人拉到海上训练几个月,他们的心思也就练出来了,没人敢乱来”。
  
  “至于安全嘛”
  
  李学武想了想,看着娄姐说道:“现在跟你说也无妨,反正你去了港城也会跟他认识”。
  
  “谁啊?”
  
  娄姐看着李学武狐疑地问道:“是合作的?还是港城本地的?”
  
  “是调查部的”
  
  ……
  
  跟娄姐李学武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只有现在不适合说的。
  
  姬卫东的身份他没说,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钢城码头和船务公司跟调查部之间的合作。
  
  再有就是介绍了码头那边也要有调查部的人入驻。
  
  见李学武这么说,娄姐也就明白了,李学武跟她说过的,要在港城那边也安排港务和船务业务,钢城这个就是试验版。
  
  从吉城招人,从钢城本地招人,从京城招人,又招了今年的毕业生和有些文化的人。
  
  再加上李学武自己的人,张万河的人,关东原来留下的人。
  
  这钢城码头就像一锅粥,一锅腊八粥那样复杂。
  
  正因为这么复杂,李学武才不怕有人窥探它,或者去了解它。
  
  让左杰这些同学去是给闻三儿用来培养管理层的,让其他三地的人去是为了培养基层管理者和主干力量的。
  
  十年的时间,这些人就会成为港务和船务的未来,到时候环境也好了,他们的社会关系也会派上用场了,港务也就迎来了腾飞。
  
  李学武做事喜欢走一步算十步,有些事情能提前做好准备,发展起来就是顺风顺水了。
  
  娄父愿意同李学武合作,愿意将家底儿交给李学武来掌控,看得就是李学武的眼光,看的就是他的谋略。
  
  知道李学武在俱乐部,娄父也是趁着有时间,约了李学武上楼,同其他几家坐在一起喝着茶,聊了聊。
  
  李学武最近送来的消息多了不少,相关的资料也多,他们了解的也更加的全面了。
  
  只有当了解了港城现在的社会状况,这些人才清晰地感受到了京城同港城之间的经济模式不同之处。
  
  相关行业的运作法则也是不同,在制定运营方案的时候他们也是充分考虑了港城多种复杂社会环境,结合他们现有的资金以及正治条件,逐步完善这个方案。
  
  他们做的这个方案李学武也是看了的,也对几项内容提出了质疑和修改意见。
  
  娄姐是跟着他上来的,站在一旁听着叔伯们谈论这个,知道这份方案就是她未来执行的标准。
  
  甚至祖辈经营钱庄行业的祁叔叔已经在负责撰写银行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模式了。
  
  其他人也都是各自负责一块,带着家里的后辈和晚辈们一起编写。
  
  他们是不大理解当家人为何要做这个的,只当是留给他们的作业,或者是锻炼他们的技能。
  
  李学武看见的就有银行、运输、建筑、商贸、工业等等行业的项目计划书,以及公司管理运用的规划书。
  
  这些东西不能说是成功的秘诀,也不能说是打开金钱世界的大门,只能说是一种参考,一种辅助。
  
  娄姐去港城打拼,需要有人辅助,需要有人帮忙,李学武能提供给她的支持有很多,但也很少。
  
  钱给的很多,人给很少,计划给的很多,支持的力量很少。
  
  如果不是李学武今天告诉她还有调查部能帮她,她都没想过怎么去管理一个港口,怎么去运营一座码头。
  
  当大家讨论的时候,娄姐也是会参与进来,大家也会认真地给她说这里面的道理。
  
  毕竟她是执行者,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她来设计和建设的,就是要让她明白,让她懂这些计划怎么做,怎么让人按照计划去做。
  
  如果不是李学武指定了娄晓娥,如果不是娄父就这么一个能用起来的闺女,如果不是大家的情况都很复杂,他们也不至于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一个女人身上了。
  
  娄家对这个闺女根本就没有当经商的人才来培养,所以现在他们教的也是很累。
  
  好在娄姐从小耳濡目染,还是很有经商的头脑和才华的,跟着叔叔伯伯学的也是很努力。
  
  同时跟着她父亲在俱乐部实践工作,推演计划,比李学武看见的要努力的多。
  
  如果不是看她这么认真的模样,其他几家都有心问问李学武还想不想要个外室了。
  
  如果能获得了李学武的信任,他们的孩子随便拿出来一个也是能比娄姐强好多的。
  
  在楼上开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会,老同志们身体都不大好,坚持不住这么长时间的劳累,会议赶在晚饭前散了。
  
  晚饭是李学武请的,还是那个厅,请了这老几位吃的晚饭。
  
  饭桌上就没再说这些事情,而是说起了以前的事。
  
  这些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直感慨世事无常,风云变换,一代人掀翻一代人呢。
  
  李学武在饭桌上很安静,问到他了也就说那么一两句,主要还是听着几位前辈谈以前经商的事。
  
  这几家里就没有善茬,狠的都有干杀人放火那种生意的。
  
  时代嘛,总是吃人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