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二十四章 变故突生

第五百二十四章 变故突生

第五百二十四章 变故突生 (第2/2页)

接着很快。
  
  陶诗言便忽然意识到了另一件事:
  
  “笃正,既然这几台仪器都能正常运行,岂不是代表着可以尝试计算天气模型了?”
  
  “yes!”
  
  叶笃正兴奋之下嘴里冒出了一句英文,同时在桌上翻找了一番,抽出了一份大概两厘米厚的文件:
  
  “喏,你看看这个,我用了两天时间计算出来的模型。”
  
  陶诗言伸手将其接过,认真翻阅了起来。
  
  过了片刻。
  
  陶诗言忍不住抬起头,目光在叶笃正的黑眼圈上停留了一会儿:
  
  “笃正,你连负局部空间梯度都考虑到了?”
  
  叶笃正闻言换了个姿势,双手插在胸前,嘴角露出了一丝龙王笑:
  
  “没错。”
  
  众所周知。
  
  大气动力学虽然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但它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其实并不算‘冷’。
  
  大气动力学所包括的物理概念主要有动量方程,连续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等。
  
  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当然了。
  
  就像有些大厨能把土豆玩出花儿,有些人连土豆丝都只能用模具掐丝一样。
  
  这些物理现象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大气动力学的实际计算过程中却非常复杂。
  
  举个例子,气体连续方程。
  
  它的表达式是这样的:
  
  ?nq?t+??(vnq)=(??kb?)nq+remisg+rdepg+rwashg+rucg+rc/eg+rdp/sg+rds/eg+rhrg。
  
  其中remisg代表排放,rdepg代表干沉降,rwashg水洗,rchemg代表光化学反应过程,rnucg代表成核过程,rc/eg代表冷凝/蒸发,rdp/sg代表沉积/升华,rds/eg代表溶解/蒸发,rhrg代表异相反应。
  
  晕了吗?
  
  这还只是入门呢......
  
  哪怕在2023年。
  
  大气动力学都是个深奥到预测日期超过七天计算结果还不如roll骰子的学科,遑论现在了。
  
  如今的气象中心只能靠着人力去推导各种结果,极其原始。
  
  当然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超算之类设备协助的原因。
  
  这个时期的大气工程师还处于一种【我知道这个问题难,但不知道具体有多难】的情况。
  
  就像后世的网络。
  
  很多读者都知道日更三万很困难,但他们的认知无外乎是关小黑屋码个十几个小时就差不多了。
  
  实际上只有真正接触这行才知道,日更三万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期许而已......
  
  眼下的气象学就是如此。
  
  当年的理查森甚至还提出了个六万四千人在一间工厂里计算,就能解出全世界天气数值预报的天真想法.....
  
  假如说实际上的气象计算涉及的是小数点后100位的情景,气象界在这个时期探究到的是小数点后10位。
  
  那么眼下气象界对可以被推导出来的气象数值猜测,顶多就是12、13位左右罢了。
  
  也就是费点儿力能够破解的范畴。
  
  等到气象卫星出现并且发展到一定程度,
  
  这个数值会被扩展到20位。
  
  接着ecmwf提出四维变分。
  
  气象学家就会发现一个悲催无比的现实:
  
  这玩意儿tmd就跟单反似的,算多少遍都看不到头......
  
  但另一方面。
  
  也正是因为眼下视角的局限性,人类才会有勇气去挑战计算大自然。
  
  叶笃正便是这样一位‘勇者’。
  
  随后他又从边上取出了一份纸笔,唰唰唰的写下了几个数字:
  
  “诗言兄,你看,这就是我计算出来的协变量张量。”
  
  “我的思路是先将笛卡尔坐标系转化为曲面坐标,将连续方程拆分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别计算......”
  
  “至于痕量物质方面,我依据雷诺分解,把瞬时浓度分解为了均值项和湍流项也就是φi=φˉi+φi′′.....”
  
  数分钟后。
  
  啪嗒。
  
  叶笃正将笔一放,对陶诗言道:
  
  “诗言兄,你觉得这个推导怎么样?”
  
  “三日内不会有大雨,第四日上午降雨概率30%,下午60%,夜间无法判断。”
  
  “沙尘暴则是两日内概率为0,第三天10-16点概率73%。”
  
  陶诗言目光在厚厚的算纸上停留了一会儿,摸着下巴说道:
  
  “逻辑上倒是说的过去,不过笃正,三维空间流体的变化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尤其是边界层这块儿我还是感觉数据少了......”
  
  说道这里。
  
  陶诗言便止住了嘴。
  
  他很清楚,叶笃正是个聪明人。
  
  以好友的智商和情商不需要说太多,应该就能理解自己的想法。
  
  果不其然。
  
  听到陶诗言的这番话。
  
  叶笃正沉默片刻,微微叹了口气。
  
  只见他将双手负在身后,从位置上站起身,说道:
  
  “诗言兄,友来同志也是这个看法——虽然他不是气象专家,但计算这块还是互通的。”
  
  “友来同志?”
  
  陶诗言微微一愣,旋即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笃正,你把这份预测结果交给常委会了?”
  
  叶笃正点了点头,表情愈发凝重了不少:
  
  “嗯,昨天交上去的,全票通过,今天就开始施工。”
  
  “......”
  
  陶诗言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也是。
  
  设备已经在平稳状态下运行了多日,环境上不存在任何外因干扰。
  
  该收集的数据,已经收集的差不多了。
  
  同时在阻尼器的协助下。
  
  这些数据的多样性和完整程度,甚至要远超基地早先的预料。
  
  气象中心这边再投入人力运算,所得出的结果无论正确与否,基本上都代表着一个概念:
  
  它是目前人力可及的最高精度。
  
  如果预测成功。
  
  那么代表着今后建筑队有很大概率能够顺利....甚至提前完成轰爆试验场的修建。
  
  但如果失败......
  
  则代表着仪器、人力的投入将在瞬间变得毫无价值,核武器的研发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这两个结果面前。
  
  今天是否随同施工倒是变得次要了起来。
  
  基地可以干看着等三天,也可以相信预测今天动土。
  
  成了能省三天时间,失败了就要亏一波物资。
  
  但无论哪种选择。
  
  在预测精度的验证问题面前,都只能算是添头。
  
  想到这里。
  
  陶诗言不由拿起水杯,轻轻抿了口水。
  
  然而在喝水的时候,他的耳中忽然听到了些许细微的声响。
  
  这些声响清脆而又急促,音调似乎也在隐隐增大。
  
  方位则是......
  
  陶诗言愣了两秒钟,旋即意识到了什么。
  
  只见他勐然转过头,看向了......
  
  距离他与叶笃正两米开外的窗台。
  
  恰好此时。
  
  陶诗言注视的方位上。
  
  一颗巨大的水珠啪一下落地了窗户的玻璃上,如同花包绽放般瞬间炸开,而后慢慢向下方的窗沿滚落。
  
  接着是第二颗....
  
  第三颗......
  
  天上——
  
  下雨了......
  
  ...........
  
  注:
  
  玩个小游戏,这章里出现了几位院士,具体名字是啥,猜对了明天加更一章4000字的,时间截止到今天晚上12点吧。(可以明确告知有坑,否则不可能有信心加更的,所以公布答桉的时候别说我耍诈了,但不会离谱到完全猜不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