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走进不科学 > 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

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

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 (第2/2页)

“这些物品大概有40%有着明显的金属梯度差,剩下的则是一些大宗物件,比如说刀剑、泥俑等等。”
  
  “同时这些物品的位置极其无规律,朝向有横有竖,看起来应该是被积水打乱了原先的放置顺序。”
  
  “什么?右配殿居然有东西?”
  
  听到这句话。
  
  刚刚赶到徐云身边的童怀军顿时一愣,连忙追问道:
  
  “那么左配殿呢?”
  
  徐云将报告又翻了一页,目光在纸上停留了十来秒,很快给出了答桉:
  
  “童教授,根据检测结果来看.....左配殿中的物件虽然不如右配殿那么多,但密度也依旧可观。”
  
  “从梯度差上看应该也是灯具、泥俑之类的东西。”
  
  “总之无论是左配殿还是右配殿,内部都不可能存在大量的书籍——即便是用箱子封装的也不可能。”
  
  童怀军下意识张了张嘴。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作为一名专业的考古研究者,他如何不清楚徐云这番话的价值?
  
  此前曾经介绍过。
  
  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中,左右配殿都是空着的。
  
  一些人认为地宫的左右配殿是沿袭旧制,在明初是做为殉葬妃嫔的墓室使用,相当于紫禁城内廷东西六宫的设置。
  
  于是在妃嫔殉葬被废止后。
  
  皇陵地宫设左右配殿之制仍然延续下来,只是虚置起象征意义,实际上不存放东西。
  
  还有一种看法则是认为配殿本就是安置随葬品的地方,定陵的左右配殿之所以是空着的,主要是因为万历下葬的太匆忙的缘故:
  
  万历的事没办完,泰昌又没了——泰昌就是上头那位登基一个月就拉肚子加吃红丸暴毙的明光宗朱常洛......
  
  两位皇帝同时要下葬,陪葬品肯定就有些不太够了。
  
  所以万历的陪葬品肯定没有定陵预设的那么多,与其在左右配殿零散放置,不如集中在中间的殿内,把左右配殿腾出来置空。
  
  如今看来.....
  
  定陵左右配殿的空置原因果然是后一种,所以永陵内才有着其他陪葬品。
  
  诚然。
  
  徐云的探测结果确认了永陵的左配殿中不存在书籍,从而否定了左配殿中存在《永乐大典》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
  
  他却做到了在不开启陵墓的情况下,将一些有关皇陵的猜测进行了证实。
  
  要知道。
  
  由于目前只开启过定陵的原因,明清时期皇帝墓葬的很多细节都只能靠分析,没有任何实证可以参考。
  
  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如今的考古界其实和国内的军圈粉差不多:
  
  军圈粉只能拿拖把当成巴特雷自我安慰,考古界也同样只能翻着书籍去猜测很多古代的信息。
  
  而眼下有了重力梯度仪.....
  
  陪葬物什么的不好说,但至少陵墓结构可以分析的出来了吧?
  
  如果接下来能多飞几个陵墓.....
  
  说不定考古界就能在不破坏陵寝的前提下,归类出一套权威的皇陵礼制结论!
  
  这可着实是一个大课题,甚至可能对整个东亚文明圈产生影响——毕竟唐陵啥的也没开呢。
  
  而就在童怀军心绪飞扬之际。
  
  徐云又轻咳一声,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汇报:
  
  “另外根据检测,左右两个配殿后方的小殿中也同样存放着若干物品,具体种类依旧无法分辨。”
  
  “不过这两间小殿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所以不太可能有大型文物存在。”
  
  说着徐云又顺手翻开了下一页,语术不变的介绍道:
  
  “接着是中间的过道以及竖直方向的三间墓室,从结构上来.....额?”
  
  结果说着说着。
  
  徐云的嘴里再次发出了一声轻咦,生生止住了话头。
  
  见此情形。
  
  一旁的姜成谷不由精神一震,飞快的问道:
  
  “徐博士,是重力梯度仪又检测到了什么新物件吗?”
  
  说这话的时候,姜成谷的语气中还带着一丝激动与好奇。
  
  皇陵作为华夏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陵墓,内部的文物数量肯定不少,这是印入所有人认知里的一个观念。
  
  因此理论上来说。
  
  单纯比较昂贵的东西——例如说玉器啊、皇冠之类的器物,是不会让徐云如此惊讶的。
  
  毕竟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了嘛。
  
  只有一些超出预认知的东西,才可能让徐云发出这种疑问。
  
  比如说之前的‘仙丹’。
  
  而这一次....徐云又发现了什么呢?
  
  是猫咪的棺材?
  
  奥特曼的变身棒?
  
  还是大型的青铜器?
  
  亦或是....传说中的《永乐大典》?
  
  就在姜成谷疯狂脑补的时候,他的耳边忽然传来了徐云轻飘飘的一句话:
  
  “额,姜处长,是几条鱼.......”
  
  “......”
  
  姜成谷闻言一怔。
  
  回过神后。
  
  他的脖子下意识有些滑稽的向前探了几厘米,原本沉稳的表情中满是愕然:
  
  “徐博士,你说啥?”
  
  徐云见状朝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解释道:
  
  “姜处长,根据重力梯度仪的检测结果,地宫的过道中最少存在着五条鱼。”
  
  “这五条鱼最长的大概有十八厘米,最短的四五厘米,平均长度在10厘米上下。”
  
  “另外我想收回我之前说的话,比起纯金,水中的鱼类才是反馈精度最高的东西......”
  
  姜成谷沉默了几秒钟,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角,依旧有些难以置信:
  
  “可是....可是地宫里面怎么会有鱼呢?”
  
  “这不可能的啊,任谁都不可能在皇陵里头放鱼吧?那可是皇帝的陵墓。”
  
  “况且什么品种的鱼能在地宫的封闭条件下,从几百年前一直繁衍到现在呢......”
  
  “不,还是有可能的。”
  
  面对姜成谷连珠炮般问出的问题,一旁的翁同忽然开口了:
  
  “皇陵里一开始显然不会有鱼——即便有也没法长期生存,因为一开始地宫内并没有积水环境。”
  
  “但姜处长你是否想过,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外来的鱼却有可能在地宫内生存。”
  
  姜成谷顿时一愣:
  
  “外来的鱼?”
  
  翁同点点头,双手对着面前的宝城比划着道:
  
  “对于任何一座皇陵来说,除了选址...也就是风水宝地之外,只有两件环节最为关键。”
  
  “一件是陵墓通道的保密工作,另一件就是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
  
  “其中排水系统针对的情况也有两类,一种是地下渗水,另一种则是外部的雨水。”
  
  听闻此言。
  
  饶是徐云和潘院士这种对考古不太了解的理科生,也同时点了点头。
  
  皇陵的地宫普遍位于地下很深处,这是古代皇帝的通病。
  
  比如说秦始皇的地宫。
  
  上辈子是秦始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秦始皇陵位于地下35米深处,垂直高度上相当于11层楼那么高。
  
  这种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水井的深度,虽然陵墓所在的区域不一定有水脉,但时间一长,总是会有一些底下水沿着砂石渗入。
  
  明十三陵也是如此。
  
  明十三陵的平均地宫深度在25.6米,所以渗水属于必须要考虑的环节。
  
  至于雨水就更好理解了,下雨时在地面堆积起来的雨水流入嘛。
  
  随后翁同顿了顿,继续说道:
  
  “面对可能存在的两种积水情况,大多数皇陵都设计了很有效的排水设施。”
  
  “这些排水设施一开始效率很高,但随着时间流逝,它们便会逐渐出现功能上的问题,甚至....完全失效。”
  
  “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这座陵墓的排水设施就出现过一个40多厘米的缺破口,在94年的时候才被文物局修复。”
  
  “因此如果永陵的排水设施出现了缺口,同时又遇上了一些洪涝....那么确实有可能出现河鱼闯入陵墓内部的情况。”
  
  “加之地下渗水以及周期性雨水的流入,永陵内部的积水也不属于‘死水’,倘若那些石像上再生成青苔之类的植物,那么鱼类的食物来源也就有了......”
  
  看着侃侃而谈的翁同。
  
  姜成谷脸上最初的惊讶也渐渐平静了下来,被思索之色取代。
  
  同时他的脑海中,也迅速回忆起了十三陵附近的地图。
  
  十三陵位于昌萍区郊外,紧邻温榆河的支流东沙河,边上就是十三陵水库。
  
  历史上的这块区域,确实经常爆发洪涝灾害。
  
  实际上。
  
  当初正是因为洪涝影响了两岸村舍、农田的原因,国家才在此建立了十三陵水库。
  
  因此理论上来说。
  
  在某次洪涝爆发的时候,有几条鱼通过永陵的排水缺口流进了地宫,似乎.....
  
  也说得过去?
  
  想到这里。
  
  姜成谷的表情不由有些微妙。
  
  他忽然想到了之前整理设备的时候,他还在车子的后备箱处发现了一根鱼竿,当时鱼竿的主人还说过去坑里甩几竿的话......
  
  这就是钓鱼老吗?
  
  当然了。
  
  这个消息意外归意外,在经历了早期的惊讶后,众人很快便也接受了这个事实。
  
  反正就几条小鱼儿而已。
  
  因此几分钟后。
  
  众人便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检测报告上。
  
  “这几条鱼位于陵墓的过道上,另外过道中也明显检测到了一些灯盏器物的痕迹。”
  
  徐云再次将页面翻过,几次的介绍之后,他对报告的布局也愈发熟悉了起来:
  
  “与过道形成垂直的区域是三间墓室,居中的是中殿,接着是前殿,最后是隧道券。”
  
  “从面积上来说三者依次减小,中殿的面积同样是240平米左右,前殿大概150平米,隧道券30平上下。”
  
  隧道券。
  
  别看这个名字看起来有些拗口,但它实际上是地宫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
  
  它是地宫的引导部分,也就是挖掘出来的沙土会从这里被运输出去。
  
  换而言之。
  
  隧道券的石壁,便是地宫大门的外部,性质上相当于玄关。
  
  这部分在明朝之前叫做“提凑”,明朝之后改叫隧道券,
  
  等到了清代又把它进一步扩展,出现了隧道券、墓道券、穿堂券、明堂券这些结构。
  
  随后徐云从边上拿起一瓶怡宝润了润嗓子,又说道:
  
  “根据探测结果显示,隧道券内部填充着大量的沙石,把入口完全封堵住了。”
  
  “中殿和前殿里头则封存着大量的随葬品,看起来应该是珠宝之类的器物,同样被积水浸没。”
  
  听完徐云的这番介绍。
  
  姜成谷再次点了点头。
  
  这次徐云没有明确提及随葬品的信息,也就是说从形状上来说,这些随葬品中应该没什么特别怪异的东西。
  
  紧接着下一秒。
  
  姜成谷忽然发现了一个情况:
  
  此时的徐云已经汇报好了九个大小墓室的情况,但他手中的报告厚度,却还剩下.....
  
  足足一半。
  
  诚然。
  
  目前的地宫还有一些信息没有完全汇报完毕,
  
  比如说外部隧道的长度宽度、某段区域是否坍塌等等。
  
  但即便是整条隧道全部坍塌淤堵,理论上也不至于剩下一半的厚度——毕竟这属于张子昂他们的活儿。
  
  想到这里。
  
  姜成谷的脑海中骤然划过了一道闪电,有些急促的对徐云问道:
  
  “徐博士,莫非......”
  
  徐云看了他一眼,意会了他的想法,并且很快点头说道:
  
  “没错,姜处长,我们在这九个墓室所在层的下方,还发现了一个墓室。”
  
  “一个.......”
  
  “没有积水的墓室。”
  
  ...........
  
  注:
  
  连着四章九千字更新,明天还有!求月票!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