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伦琴:你了不起,你清高啊!(7.4K)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伦琴:你了不起,你清高啊!(7.4K)

第二百九十七章 伦琴:你了不起,你清高啊!(7.4K) (第2/2页)

生成这束异常光线的源头不是阴极也不是管内的空气电离,而是.......
  
  阳极本身!
  
  想到这里。
  
  高斯的心脏重重的漏跳了一拍,转头看向法拉第,问道:
  
  “迈克尔,阳极是哪种金属?”
  
  法拉第微微一愣,下意识便脱口而出:
  
  “钨板!”
  
  旋即他骤然想到了什么,猛的转头看向徐云。
  
  不过令他惊讶的是......
  
  徐云此时的表情,亦是夹杂着费解、震惊与疑惑。
  
  以法拉第的阅历判断......
  
  这还真不像是假的。
  
  随后他与高斯对视一眼,沉吟片刻,出声对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肥鱼先生有说过为什么会选择钨板做阳极吗?”
  
  徐云这才回过神,再次一脸呆萌的摇了摇头:
  
  “我不到啊。”
  
  法拉第认真的盯了他几秒钟,心中不由产生了些许疑惑。
  
  难道说这事他真不知道?
  
  毕竟钨板这东西也算是常见电极,有些时候甚至要比锌板还更容易获得,实验室内并不少见。
  
  一块直径一厘米的钨板,也不存在成本高低的说法。
  
  加之“肥鱼”的居住地是尼德兰,那边又盛产钨板.....
  
  如此一来,用巧合倒也能解释过去......
  
  想到这里。
  
  法拉第虽然心中还有犹疑,但依旧缓缓收回了目光。
  
  看着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真空管的法拉第,徐云不由轻轻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这次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虽然从理论角度上来说,铜板、锌板都可以激发出这个特殊射线。
  
  但这些材质的激发条件比较复杂,最少需要一个高压发生器。
  
  高压发生器这玩意儿虽然不难找,但想要将它合适的加入阴极射线的研究过程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旦等到法拉第等人发现其实不需要高压发生器就能生成阴极射线,那么很容易便会将神秘射线的出现原因怀疑到自己身上。
  
  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
  
  徐云这次也确实没有引导法拉第等人发现新射线的打算,他的预期目标其实到阴极射线就完事儿了。
  
  结果没想到他费尽心思的将历史往前推了一小步,小麦这个二愣子...或者说气运之子,傻乎乎的再将历史往前踹了一脚......
  
  雅文库
  
  没错。
  
  气运之子。
  
  为啥要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
  
  小麦发现的这种光不是其他东西,正是赫赫有名的.......
  
  X射线!
  
  历史上X射线的发现者是威廉·康拉德·伦琴,他发现X射线的过程被记录在了小学(还是中学忘了)课本上。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傍晚,伦琴例行开始研究起了阴极射线。
  
  当时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
  
  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
  
  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
  
  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
  
  因此伦琴做出了一个判断:
  
  这不是阴极射线,而是一种新射线。
  
  后来伦琴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给它取了个名字:
  
  X射线。
  
  再后来,一个经典出现了:
  
  某天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了15分钟。
  
  显影后。
  
  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
  
  许多人时隔多年,都对伦琴夫人的那张手骨照片印象深刻。
  
  后来伦琴还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但一方面。
  
  由于受众年龄的问题,课本上对于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并没有太过深入的进行描述。
  
  在原本历史中,伦琴发现X光的过程其实远远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读过光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光,实际上就是能量的传递,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
  
  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的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在跃迁过程中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太阳光、电光、火光都是如此。
  
  因此呢。
  
  本质上光又是一种电磁波,是依靠光子传递的能量信息。
  
  有能量,那么自然就有频率之说了。
  
  人眼在长期进化中,只对波段约380~780nm的频段感光,因此这个特定频段的电磁波被称为可见光。
  
  也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
  
  而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
  
  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就属于看不见的光。
  
  这些光都是电磁波谱中的某一个波段和频率。
  
  X射线是仅次于γ射线的电磁波,波长在10纳米~0.01纳米之间,频率在3^16~3^20赫兹之间,能量为124eV~1.24MeV。
  
  这是每一个光子的能量,x射线属于高能射线,因此它的穿透力很强。
  
  当X射线照射人体时。
  
  一部分x射线被人体物质吸收,大部分则会从原子隙缝穿越透过。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
  
  在穿透物体的过程中。
  
  根据物体的密度和厚度,X射线的吸收度不一样。
  
  因此穿越的X射线就有强有弱,这样就在感光胶片中显示出被穿越物体的结构来——这就是后世X光的原理。
  
  说到这里,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X射线是不可见光,那么伦琴是怎么注意到它的呢?
  
  课本上只是写了伦琴在真空管外的屏幕上发现了光点,但X射线不可见,理论上也注意不到它才对嘛。
  
  当然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
  
  不对吧。
  
  为什么紫外线可不见,但紫外线灯却能看到紫光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紫外线灯的厂商在灯内加入了光引发剂或光敏剂,经过吸收紫外线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离子基,从而引发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
  
  这个过程有个专属名词,叫做UV固化。
  
  UV光辐射物理性质类似于可见光,所以你才能见到紫外线灯的‘光线’。
  
  真正的紫外线,你是看不到的。
  
  因此对于伦琴而言。
  
  即使在密闭的屋内,顶多也就阳极处会因为电离效果而出现少许光线(也就是法拉第他们观察到的射出点),而末尾处应该是看不到才是。
  
  真正帮助伦琴发现X射线的,其实是一种叫做氰化铂酸钡的东西。
  
  它在与X射线接触后,便会发出一种可见的荧光。
  
  氰化铂酸钡是一种19世纪常见的涂料,实验室和文艺创作中都很常见。
  
  当时伦琴见到投射有X射线光斑的东西,便是一枚涂有氰化铂酸钡的荧幕。
  
  而如今这间实验室内。
  
  唯一涂有氰化铂酸钡的,便是.......
  
  小麦所见到的那个花瓶外饰。
  
  所以有些时候徐云真的不得不怀疑,世上是不是真有气运之子这种说法。
  
  在他的计划中。
  
  之所以会在实验过程使用钨板做阳极,目的只为了将它固定成一种阴极射线研究的常用材料。
  
  就像电解池常用铜棒一样,让后人养成一种习惯。
  
  等使用的人一多,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一二年。
  
  总会有人凑巧的见到X射线打在类氰化铂酸钡材料上的现象。
  
  届时呢,徐云已经安然魂归故里(?)。
  
  时间上又与现如今有一定缓冲期,无疑称得上是一个非常精妙的安排。
  
  结果谁能想到。
  
  小麦这货不讲武德,愣是找到了屋内唯一涂有氰化铂酸钡的花瓶,它还偏偏就在X射线的光路上.......
  
  与此同时。
  
  一千公里外的尼德兰。
  
  一座叫做阿佩尔多恩的小城里。
  
  某所幼儿园内。
  
  一位正在准备午睡、面容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忽然伸出手,抓了抓空气。
  
  不远处的保育员见到了这一幕,便走过来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吗?”
  
  小男孩下意识的张了张嘴。
  
  不知为何,他忽然感觉心中空落落的,仿佛......
  
  有什么东西失去了一般。
  
  不过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
  
  “我没事,桑奇老师。”
  
  “那就先睡午觉吧,伦琴。”
  
  ...............
  
  ------题外话------
  
  推一本书,《我在不列颠当锦衣卫》,剧情就是明朝殖民了全世界,东方蒸汽朋克,机械科技和超凡力量。有点克苏鲁和scp元素,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哈,也是个老牌作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