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走进不科学 > 第二百零四章 林振华的决断(6.4K)

第二百零四章 林振华的决断(6.4K)

第二百零四章 林振华的决断(6.4K) (第2/2页)

随后转身一指某个方向,说道:
  
  “行,那就先去实验室!”
  
  随后在赵海阳的带领下。
  
  一行人一路直行数百米,穿过了几栋大楼,最后抵达了一处只有一层的建筑门外。
  
  “诸位,这里就是我们的综合研究中心了。”
  
  赵海阳指着建筑入口,身子微微一挺,面带自豪的介绍道:
  
  “这也是我们集团的一号研究中心,当年奠定汉华集团发展的五叶电风扇,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如今数十年过去,研究中心的设备虽然更新迭代,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当初先辈们的精神却一直被传承了下来。”
  
  “全国第一套200万吨乙烯设备、第一台百万吨水压机,实操的设计图纸也都是出自这里。”
  
  徐云等人闻言,脸上立时浮现出了一丝敬意。
  
  这种保留实验室‘番号’的做法在国内很常见。
  
  比如赫赫有名的中石化。
  
  其第一个研发出机油泵的实验室也被保留了下来,并且目前依旧在保持着一个高产出。
  
  还有科大中区的仲景医学实验室。
  
  那是科大南迁后成立的第一个医学实验室,如今也仍旧焕发着惊人的活力,去年还出了一篇柳叶刀。
  
  随后赵海阳打开电子门,带着众人走入其中。
  
  一号研究中心虽然只有一层,但占地面积却有一万平方米,差不多就是100x100的规格。
  
  穿好实验服后。
  
  林振华代替了赵海阳的职业,引导众人走进了一间更深的实验室。
  
  此时的实验室内正有七八个研究人员在忙碌着,见到林振华一行人出现,其中一名男子转头朝其他人交代了几句。
  
  接着便快步走到了众人身边,朝林振华打了个招呼:
  
  “林总好。”
  
  林振华朝他点头致意,转身对徐云介绍道:
  
  “小徐,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厂如今化工项目的主负责人,喻元勇喻总工。”
  
  “老田在燧人网站上看到的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技术,便是小喻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突破的。”
  
  徐云见说连忙伸出手:
  
  “喻研究员你好,我是徐云,还请多多关照。”
  
  喻元勇的肤色有些黑,不过性格倒很外向,同样很爽朗的与徐云一握手:
  
  “徐博士,对你我可是久仰大名了。”
  
  徐云干笑着晃了晃他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搞不清他是在客套还是说真话。
  
  喻元勇虽然是个理科生,但阅历还是相当丰富的,立刻便看出了徐云的疑惑,连忙补充道:
  
  “莫顿.格罗比教授伱认识吧?他是我留学时候的导师,不久前在电话里还提过你呢。”
  
  徐云微微一愣:
  
  “莫顿先生?”
  
  回过神后,脸上的笑容立时真挚了几分。
  
  莫顿.格罗比。
  
  这是当初田良伟给他选定的审稿人,在Proof环节中帮过他不少的忙,很多语义便是他帮忙修改的。
  
  虽然没机会线下相见,但徐云对于莫顿.格罗比一直抱有很不错的观感。
  
  因此听喻元勇这么一说,他瞬间便感觉对方亲近了几分。
  
  看着没一会儿就勾搭上的两人(?),林振华轻咳一声,问到:
  
  “小喻,设备研究做的怎么样了?”
  
  喻元勇闻言表情一正,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说道:
  
  “林厂长,科大传来的数据我们研究过了,不得不说,Nutrien这个公司确实有几分本事。”
  
  “我们突破了其中几个初始关卡,但有些环节则遇到了大**。”
  
  “比如IR谱图和MS谱,实验室水平不用多说,谁都能达到完美效果。”
  
  “但在工业产能方面,Nutrien设备的最大峰值能达到3.384,而我们模拟出的最大数值只有2.992。”
  
  听闻此言。
  
  一旁的徐云亦是严肃的点了点头。
  
  实话实说。
  
  Nutrien也好,花王也罢。
  
  这些外企恶心归恶心,但在技术力方面还是必须要重视的。
  
  经营手段和技术水平是两个概念,不能说对手不像人,就把它们的一切都完全否定。
  
  正视差距然后弥补差距,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动不动就‘赢麻了’的精神胜利法,用多了其实是没多大意义的,有些时候甚至可能会产生反噬效果。
  
  随后林振华想了想,对喻元勇道:
  
  “小喻,你说的这些技术壁垒,在短时间内有没有突破的可能性?”
  
  喻元勇沉默片刻,说道:
  
  “很难,目前的进度卡在了过渡金属催化和定向环化这两个问题上。”
  
  “前者相对要简单点,这个技术的应用难度主要在于技术层面,也就是突破后不需要其他一些特殊设备进行辅助就能直接应用。”
  
  “但定向环化......这就比较困难了,它属于设备要求大于技术难度的情况。”
  
  “想要将其运用在生产设备中,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引导设备,但这种设备的精度是咱们目前很难达到的一个级别。”
  
  林振华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硬件设备,这是他绝对的专业领域:
  
  “精度要求多少?”
  
  喻元勇微微叹了口气:
  
  “0.004,最少。”
  
  “0.004啊.....”
  
  林振华呼吸略微停滞了半拍,不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设备精度。
  
  这是一个在工业领域里说到烂大街、但同时也是最戳人心窝子的词。
  
  如今国内的普通数控机床发展的已经算是还行了,勉强称得上不受制于人。
  
  小日子过的不说特别红火吧,至少还算舒适,吃口饭还是不难的。
  
  但在高精度和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华夏和世界一流的差距就有些大了。
  
  比如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机床品牌,没有一个来自国内。
  
  本土在机床上的差距,是从数控系统,基础材料等全方位的落后。
  
  而且这个落后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存在弯道超车,只能长期大量资金大量人才的投入才能取得进展。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自然还是那些禁令,细说起来足够这本书写到200万字,此处便不多赘言了。
  
  当然了。
  
  这里的差距主要指的是民用领域,不包括军工。
  
  因为军工领域是不惜成本的投入,是可以赌低概率的:
  
  我要1毫米误差,那我大可以做10个,100个。
  
  里面只要有1个误差正好就行了,其他的可以扔掉。
  
  但民用却不行。
  
  在民用领域中,你做100个必须有99个达到这个误差,否则你单个去卖100倍的价格?
  
  如今喻元勇他们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设备的精度不够,普通机床加工不可能做到,唯一的法子就是搞一套模具进行铸件锻造。
  
  但这套模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你得不惜不惜代价的去赌运气才行。
  
  除非你是欧皇附体,一发入魂,否则一套模组没个大几千万不可能下得来。
  
  很明显。
  
  这是一个有些令人头疼的僵局。
  
  见此情形。
  
  林振华沉吟片刻,说道:
  
  “诸位,俗话说得好,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所以我看这样吧,咱们先把精度的问题暂且搁置,争取把过渡金属的工业化方案给涉及出来,大家意下如何?”
  
  徐云等人见说对视一眼,齐齐点了点头:
  
  “没问题。”
  
  而就在众人开始准备合作之际。
  
  林振华侧过身子。
  
  缓缓呼出一口浊气的同时,也在心中做下了某个决定。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