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373章 “赖二代”高从诲

第373章 “赖二代”高从诲

第373章 “赖二代”高从诲 (第2/2页)

石首的失利让高从诲忧虑万分。
  
  据说,当高季昌向南吴称臣时,高从诲就竭力反对,但高季昌没有采纳。现在,高从诲对左右幕僚说道:“唐近而吴远,我们不该舍近求远。”
  
  于是,高从诲通过马殷向后唐朝廷表达了歉意,承认了错误,把绝唐附吴的责任全都推给了死鬼老爹,请求后唐能饶恕荆南这只迷途羔羊;又给襄州节度使安元信写信,求他替荆南上疏求情、做担保;又派心腹刘知谦携带悔过书亲赴洛阳,在悔过书中,高从诲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这是高季昌叛附南吴之前,高从诲在后唐的官职,高从诲以此官职自称,也是表明自己迷途知返、悔过认错的态度,随悔过书而来的,是三千两赎罪银。
  
  李嗣源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啦。
  
  前文已经大篇幅地介绍了李嗣源新朝廷的处境,他真的很难支撑起一次像样的战争,所谓的征讨只是嚷嚷两句,表明一下态度,找补点儿中央的颜面,内心深处也是能不打就不打。所以看得出来,这次平荆的主力其实是南楚马殷,中央军只是在襄州虚张声势。
  
  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追封高季昌为楚王,赠高季昌谥号武信。题外话,不知道李嗣源是真的要彰显高季昌战无不败的“武”、言而无信的“信”,故意恶心他呢,还是玩谐音梗“无信”恶心他呢……
  
  同时,宣布撤销荆南招讨使,战争结束。
  
  高从诲还非常睿智地给南吴送去一封书信,解释他叛吴归唐的原因,“我们家祖坟在后唐境内,怕后唐一怒之下刨我们家祖坟,所以不得不向他称臣……迫不得已,敬请谅解,谢谢。”
  
  南吴:你自己信吗?你个渣男!
  
  南吴派出军队,征讨荆南,不利而返。其实南吴的这次进攻跟李嗣源的吞并襄州是心有灵犀的,都是宣示一下态度、表一表姿态而已。小国要里子,大国要面子。
  
  史籍上甚至难以找寻这次战斗的影子,大多数权威史书对此只字未提,只有在《十国春秋·文献王世家》中有一句“吴遣兵问罪,不克而返”的记载,也仅仅是有这么9个字的记载,双方将领、投送兵力、甚至战役地点、详细时间等等问题全无交代。
  
  在李嗣源时代,天下诸侯藩镇们(十国)基本已经到了存量竞争的阶段,内卷化严重。这是李嗣源的挑战,也是李嗣源的机遇,强硬派亲信大臣安重诲奉行鹰式外交原则,强推他的削藩主张,其中毁誉参半。
  
  仅仅一个荆南,不是安重诲的志向,他要天下归为一统。
  
  荆南高从诲回归了,我们可以把“高赖子”们的精彩故事暂告一段落,继续讲述中央李嗣源朝廷与其他“十国”的交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