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织明 > 第九章:宣府镇城

第九章:宣府镇城

第九章:宣府镇城 (第1/2页)

宣府镇城,筑于洪武二十七年为夯土城墙,正统五年隆庆二年修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驻守主官为宣府镇总兵官。
  
  驻守守军总数为两万三百四十八人,马骡骆驼一万三千三百一十八匹头双,为宣府镇防区核心防御要塞。
  
  在洪武年间,曾建有七座城门,形成以谷王府为核心的对称布局,严格恪守“帝九王七”的等级制度。
  
  随后,在永乐年间起,宣府镇城则逐渐突出军镇格局,只在四面各留一座城门,分别为东门名定安门,西门名泰新门,南门名昌平门,北门名广灵门。
  
  宣府镇城的防御性随着城门数量的减少而得到了加强,宣府镇城终于由王城过渡成为边城军镇,城内则为一横一纵的“十”字形主干道。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以前的城墙大多是夯土或山石垒砌筑成,到明朝中期后,由于烧造技术的进步,大量使用烧制的青砖,宣府镇城在正统年间包砖重修。
  
  镇城的城门也是设计严密,构造复杂,四处城门之外都是环以瓮城,在瓮城之外更筑有月城。
  
  月城呈弧形,两端与城墙相接,月城门与城门方向相同,与瓮城门相错,使入城者迂回而进,攻城者却不能长驱直入,尤其南门外还建有一座关城,其周长四里。
  
  镇城外还有护城河环绕,南面昌平门上有拱极楼,高二层,面阔五间,四周有廊,是座二层檐歇山式布瓦顶建筑,建于明永乐年间,通高近八丈。
  
  在明英宗正统年间的“土木之变“中,宣府镇城的城防在这件不甚光彩的事件中,依然保持了光鲜的色彩。
  
  瓦刺大军挟持被俘的明英宗前来扣关,想要诈取宣府等重镇,也先逼明英宗传召镇守宣府的总兵杨洪、巡抚罗亨信开门出迎。
  
  可当也先拥着明英宗来到宣府镇城南关外之时,巡抚罗亨信持剑而立于城上大喊:“余受命巡抚宣大,不敢怠慢。凡信降者和犯城者格杀勿论。誓与镇城共存亡,永保大明江山不移……”
  
  也先无奈,只得挟明英宗西去。
  
  “社稷为重君为轻”这句话,在此时的宣府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随后,总兵杨洪从宣镇抽调两万多名精锐官兵,直插居庸关,协防京师,宣镇孤城固守不失,与京城保卫战的胜利遥相呼应,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危局。
  
  …………
  
  四月初一日,午时,天晴气朗,万里无云。
  
  宣府镇城南关外,张诚母亲张杨氏,婶娘张韩氏,妹妹张丽芳,以及一众族人皆白衣犒素,罗列在官道一旁,哭泣之声响成一片。
  
  张诚则跪在母亲和婶娘面前,官道上,张诚麾下铁甲军士站立两厢,中间陈忠、陈铮、张广达、魏知策等四人身披铁甲,打着大红披风,共同抬起宣镇参将张岩的棺椁,缓缓行来。
  
  宣镇总兵杨国柱,游击郭英贤、李见明、温辉等人随行在后,随着张岩的棺椁越行越近,哭声也越发大了起来。
  
  另一边宣府巡抚刘永柞也率着诸官吏在官道上相迎勤王归来的将士,杨国柱快步上前,来到张诚婶娘身前,蹲下说道:“张夫人,张岩兄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我等先迎张将军灵柩入城,设灵摆祭为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