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大明完美暴君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漕运总督

第三百四十九章 漕运总督

第三百四十九章 漕运总督 (第2/2页)

目的就是要将漕运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中,事实证明,朱棣的预料是完全正确的。
  
  一直到景泰年之前,运河一直都是畅通无阻,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现在的情况,动不动就是哪里堵了,哪里需要疏通维修,向朝廷伸手要钱。
  
  可自从土木堡大败之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蒙古骑兵时隔八十余年再次跨过长城,入侵汉地。
  
  这些强盗马匪的肆意抢掠和破坏,完全摧毁了北方几省的农业基础,百姓因为战乱而民不聊生。
  
  而当时的国都京师,也刚刚经历一次大规模的保卫战,各地的调派而来的守军,以及流窜逃亡的百姓都是要粮食吃的啊。
  
  当时的京师乃至整个北方,各个地区互不相通,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草来维持保卫战所急需的粮食。
  
  因此一直都存在感不强的漕运,一瞬间就变成了救命稻草,当时的北方,就和现在一样,所有的物资粮食全靠南方供应。
  
  勋贵们循规蹈矩的执行着正常任务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到了这种战争紧急状况时,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弊端就显现了出来。
  
  在北京保卫战的前后时期,因为要大批量的运粮、运兵、运物资,运河上的船只何止多了十倍,完全超出了承受范围。
  
  漕运事务的突然繁忙,让勋贵武臣们措手不及,因为当时涉及到许多省府地区的行政,又要进行各方的协调工作,武官们根本就应对不过来。
  
  于是景泰皇帝朱祁钰,就派遣了大量的文臣,入总兵官和参将的府衙进行协助,其中不乏有侍郎和都御史之类的高官。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头号功臣于谦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顶峰,同时也是文臣们的顶峰。
  
  于是这些早就不满屈尊于勋贵武臣之下的贪权之人,就开始抢夺起了武将的权力。
  
  漕运总督之职,就是因此而增设的。
  
  可当时虽然有了漕运总督之职,但权力还是比较平衡的,漕运总督还不能够一言而定。
  
  文官们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也不急于一下子就拿到能够一手遮天的大权。
  
  于是当时的漕运,就形成的文武双方并治同管的局面。
  
  他们的分工是文臣负责与各省粮道,按规定将应征的漕粮征集起来。
  
  等在淮安清点核对了以后,再由武臣负责押运进京,即所谓的“文督催,武督运”。
  
  到了景泰八年,被囚禁了八年之久的正统皇帝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复位登基,改元天顺。
  
  这时的朱祁镇,已经不再是那个心智不成熟,只顾贪玩的正统皇帝了,而是政治手段和心智都已合格的天顺皇帝。
  
  他登基之后,对于文官的巨大权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大权旁落,让他这个二次上位的皇帝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于是他在各种综合因素的指引下,非常果断的处死了当时的第一权臣于谦,这个导致文官崛起的“罪魁祸首”。(这里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说问题,不是黑于谦!)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