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三国之刘备复汉 > 第300章 西北篇(二)三辅、凉州(十一)

第300章 西北篇(二)三辅、凉州(十一)

第300章 西北篇(二)三辅、凉州(十一) (第1/2页)

第300章西北篇(二)三辅、凉州(十一)
  
  第300章朝堂前叔侄会面,城郭外兄弟对峙
  
  上文书讲到,蔡瑁听了程昱的话,终于走上了不归路。
  
  他们合谋害死了江陵王刘表,更是秘不发丧,暗中让刘琮上位,承袭了江陵王的爵位。
  
  当这个消息传到襄阳后,悲愤中的刘琦听从了部将文聘的劝说,入京面圣,禀明天子刘备。
  
  而这个时候,刘备殿前的四大谋臣已经得到了暗探的禀报,得知了孙权意欲谋反和刘表身故的消息。
  
  在天子面前,诸葛亮将他们的怀疑向天子禀明。
  
  而徐庶则建议刘琦前去试探蔡瑁等人的动静。
  
  其实,刘备已经意识到了。
  
  这些事情都是在自己儿子夺取洛阳后,自己的这一番动作,令自己的对手恐惧了!
  
  他们要联合起来对付自己!
  
  不过,他就希望他们动起来。
  
  只有这样,他才能看清楚哪一方才是拥护自己的,哪一方是叛逆!
  
  现在的他,可不怕他们联合了!
  
  如今并州袁谭的势力已经尽归自己,而荆州的北部三郡在刘琦的带领下亦是忠实的扼守着南方的门户。
  
  自己又派了车骑将军颜良统领十余万大军,虎视眈眈的看着江东。还怕他孙权搞什么幺蛾子?
  
  只是自己那个刘琮侄儿,现在还敢跳出来闹事!
  
  这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过,在刘琦离开的时候,庞统低声伏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令他的脸色剧变。
  
  看着刘琦匆匆离去,刘备问道:“看来曹操真的慌了!这样也好!只是北线战事如何?”
  
  “陛下,左将军北线战事已经攻破金城。只是平东将军在冯翊受阻,几番进攻皆被一名叫邓艾的人击退。”诸葛亮回答道。
  
  雷薄受阻?邓艾?
  
  听到这里,刘备好奇心来了,问道:“曹操手下竟然有如此能人?如今尚在焦灼否?”
  
  “不错!昨日战报上,雷将军提到了一个叫姜维的年轻人。此人与那邓艾倒是不相上下,颇有谋略!”诸葛亮说起这个姜维时简直是眉飞凤舞,看似十分欣赏。
  
  “能入孔明眼中的年轻人一定不凡!”刘备破例没有喊爱卿,宠爱之情溢于言表。
  
  徐庶在旁向刘备禀奏道:“孔明一直念叨着要到阵前看看这两个年轻人!”
  
  “也好!便有请诸葛爱卿到北线战场走一遭。如今华爱卿已经和西凉兵马会合,正好也要给马腾、马超一个名分,是时候接受西凉了!”刘备感叹了起来。
  
  说实在的。
  
  在汉末群雄中,这个马腾虽然反复多次,但是一颗心还是在维护汉室。不过,严格来说,他不过是在维护他的老祖宗马援留下的那个忠良之后的声名而已。
  
  不过,在当权者刘备的眼里,他便是可以纳降的一个人选。
  
  丞相徐庶进言说道:“陛下,今太仆令皇甫大人病故,何不让马寿成补此空缺,以安马孟起之心!?”
  
  刘备对此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毕竟太仆令一职已经不低,却也没有太多的实权,便说道:“很好!朕这便下诏。”
  
  但不知道诸葛亮出现在北线战场又会给曹操带来什么样的打击呢?
  
  暂时不提!
  
  单说刘琦披星戴月的赶回襄阳,找来文聘等人,将事情向他们讲说了一边。
  
  文聘想了一下,便对刘琦说道:“试探一事可不好把握呀!一不小心,公子便会落入蔡瑁的威胁之中呀!”
  
  至于这个危险,刘琦何尝又没有想过呢?
  
  但是父亲的死因以及弟弟秘不发丧的事实已经让他不能不铤而走险了!
  
  最后,文聘提出调集宛城、樊城和襄阳三郡的兵马,出兵江陵。
  
  这样做是不是太过招摇了?
  
  有没有过激呢?
  
  刘琦思前想后的捉摸了一夜,感觉还不能如此强势。
  
  他对文聘、黄祖等人说道:“父王过世之事,以目前得到的消息,我还不能这样去!我已经决定了,调集所有屯田兵进入襄阳待命。文将军留守襄阳,黄将军同我前去江陵。”
  
  听他这样决定,文聘有些担心的问道:“难道公子只带五千亲卫,会不会太少?”
  
  要知道,刘琦现在也是四品杂号将军!
  
  他驻扎南阳、襄阳和枣阳三郡,所以统领着五千常备兵马。
  
  看着文聘一脸担心的样子,刘琦说道:“文叔叔,放心吧!陛下既然让我前去试探,想必他们也认为我不会有事!更何况我身边还有黄叔叔在呢?明日午时,我若没有回来,你便立刻派人禀明陛下,刘琮和蔡瑁造反了!”
  
  刘琦斩钉截铁的说完,便纵身上马,朝着江陵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