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崇祯窃听系统 > 779 日子很悠哉

779 日子很悠哉

779 日子很悠哉 (第2/2页)

这十二名准葛尔部的倒霉蛋是在洪承畴所部救援的过程中,俘虏的没能及时逃走的准葛尔部哨探。他们原本以为会被明国皇帝杀了祭旗,没想到还有命活着回去,不管他们是否真心,都是连声答应,保证把话带到。
  
  他们自然不会想到,崇祯皇帝在他们之中的三个小头目身上,各自放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把这些人放回去,就能让他找到准葛尔部骑军躲藏的地点。要没有这个金手指的话,而且他们不投降大明,那就真得是杀了祭旗了。
  
  所谓轮台,其实就是后世的乌鲁木齐,是贞观年间大唐始设。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这里北上就是准格尔盆地,南下就是伊犁地区,西进则是塔城地区,是准葛尔部原本活动区域的中心位置。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番部署,洪承畴其实是看不懂的。不过崇祯皇帝乾坤独断,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也不敢对此有意见,就只能这样了。
  
  如果要问洪承畴意见的话,他认为还是要分兵。他带一路,皇上带一路,预定目标,包抄合击,这样如果准葛尔部真在预定地点的话,就能合围消灭准葛尔部的可能。
  
  可如今大军在一起行动,这么庞大的骑军,就算能知道准葛尔部的所在,还没到,对方也肯定逃之夭夭了。至于限期让准葛尔部无条件投降,洪承畴认为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他们真怕了大明,能无条件投降的话,也不会叛变大明,早就乖乖地跟着鄂齐尔图汗一起归附了。
  
  当然,分兵行动还有另外一点好处,就是他洪承畴有可能可以做出一点成就,也算是他的私心了。
  
  不过,洪承畴也明白,根据皇上以往的战例来说,他做什么事情,哪怕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一点用处的做法,在最后也往往证明是非常英明的。皇上最为厉害的一点,就是能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出事情的真相。换句话说,就是皇上很可能会在行军过程中,推算出准葛尔部主力所在。
  
  至于从南方传过来,说皇上有天上的圣物赏赐给远处的军卒,从而能让很远的军卒得到直接禀告皇上消息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洪承畴作为儒家子弟,他是不相信的。
  
  这种情况,哪怕在说这个的人,说得活灵活现,洪承畴也是不信的。他更相信,类似这种,其实就和大军出征前,抛一个铜板看正面反面来获取上天对这次战事的预测,其实是这个铜板两面都是一样,从而达到出征的时候鼓舞士气的目的。
  
  不管怎么样,皇上蒙上一层真正上天之子的神秘口碑,对于皇上统治大明是绝对有利无害的。
  
  洪承畴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领着两万骑军,和崇祯皇帝保持一天的距离,齐头并进向轮台开进。
  
  大明这支骑军,是为西域这边最为强大的骑军了。四万五千多骑军,铺开之后一路西进,天地之间,就仿佛全是大明的了。
  
  明军夜不收当然要更辛苦一些,在大军的前后左右都撒出去很远,一面为大军耳目,一面又要收集尽可能多的军情,侦知敌人之所在。
  
  在前往轮台的途中,他们按照皇上旨意,把路上抓获的牧民,不管是不是准葛尔部的牧民,又或者自称是什么和硕特部以及其他部族,侥幸躲过准葛尔部追杀的,全部集中押送到皇上所在的中军,而后押解一起前往轮台。
  
  就这么的,等崇祯皇帝领军到达轮台的时候,这样的牧民,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人。明军把他们看押在几处地方,也不审问,最多的异常,是大明皇帝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瞧了下他们这些人而已。
  
  当时候,几乎所有的牧民都向大明皇帝跪下哀求,说他们是什么部族的,对大明最是忠心感激什么的,不过大明皇帝当时就没理。只是在军中将领对他们指指点点了一番之后就走了。
  
  当然,所有人都不知道,崇祯皇帝其实在听手下将领介绍这些俘虏的时候,就往他们每伙人中投放了丙级窃听种子。
  
  然后,崇祯皇帝就好像忘记了他是领军前来剿灭准葛尔部叛逆,每天不是在营帐里睡觉,就是出去打猎,又或者巡视营地,看着军中将士训练什么的,日子看似很悠哉。
  
  妙书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