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天下枭雄 > 第三章 微妙来访

第三章 微妙来访

第三章 微妙来访 (第2/2页)

虽然王通并不支持科举,他骨子里是支持九品中正,但在乱世时,科举能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能让弃学的人重新拾起书本,这又是王通所期盼的,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使王通期盼河东也能举行一次科举。
  
  三兄弟在书房里坐了下来,王绪对兄弟二人道:“今天总管夫人的到来,你们意识到了什么?”
  
  王通是做学问之人,对这种官场上的微妙比较迟钝,他没有什么想法,但三弟王肃却是离石郡长史,在官场打滚了二十年,他体会到了兄长的言外之意,略一思索,王肃便道:“今天她是第一天来太原,千头万绪的事情。她应该没有时间来拜访我们。”
  
  “对!可是她来了,还带着长子杨宁,说是拜访舅父,可是我这个舅父从前对她根本就很冷淡。”王绪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光芒。他心中一些想不通的事情也渐渐解开了。
  
  王通也有点明白了他们两人的意思,他迟疑着问道:“你们是在说,杨夫人的到来,是杨元庆的意思?”
  
  王绪和三弟王肃同时笑了起来,连老二也看出这一点,不容易啊!
  
  王绪点了点头,“一点没错,她的到来就是杨元庆的意思。杨元庆是在暗示我们,王家很重要,我觉得杨元庆的意思,可能是想让王家参与制衡裴家。防止裴家一家独大,毕竟在河东,只有王家才能和裴家抗衡。”
  
  在河东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太原以南是裴家的势力,而太原和太原以北则是王家的势力。所以王绪才会有这个想法,但实际上王家实力远远弱于裴家,就在大业十几年二裴当政,使裴家势力迅速膨胀。
  
  老三王肃沉思了片刻道:“我很担心我们能否敌得过裴家。裴矩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听说他一直把代王抓在手中。而且他又住在杨元庆府中,又有那么深的资历......”
  
  王绪笑了笑道:“其实代王就是个傀儡。并没有什么作用,而我得到一个确切消息,杨元庆已经将部分裴家之人迁来太原了,那么裴矩肯定就要搬出去,更重要是杨元庆不会只用裴氏和王氏,比如崔君素,他就是清河崔氏的重要人物,还有杜如晦,也是长安名门,我估计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也会有高官入仕,还有高颎的长子高德弘是上党郡太守,还有苏威,其实几家力量联合起来,完全能和裴家抗衡,关键是杨元庆本人的态度,很明显,他也是想制约裴家,那么我们就有机会了,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突破点,将王家的声势打出去,这样,王家就能顺利入相。”
  
  这时,比较沉默的王通接口道:“由王家来主持科举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王通很自负,如果河东举行科举,主考官非他莫属,王绪缓缓点头,兄弟说得很对,王家相比裴家最大的优势就在教育,王家有个名满天下的大儒,而裴家没有。
  
  ........
  
  杨元庆并没有陪妻子前往王家,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关注,尽量用一种比较含蓄的方法暗示王家,另一方面,杨元庆确实很忙,在没有建立一个政权体系前,大小政务基本上都是由他来处理,使他每天都忙碌不堪。
  
  杨元庆的办公府邸在原来李渊的太原留守总管府,现在牌子上‘太原留守’四个字去掉了,简单称为总管府,正式名字还没有定下来。
  
  这段时间杨元庆主要忙于审核河东十五郡及数十个县的官员履历及资格,当他占领河东后,有几个郡县的官员都弃官跟随李世民撤走,比如绛郡太守独孤怀恩,上党郡太守李孝基等人。
  
  杨元庆便调长平郡长史高德弘出任上党郡太守,任命裴世清为绛郡太守,他还要考虑以后的朝廷建立后的权力构成等等。
  
  官员的履历很重要,履历可以看到背景,在隋唐时代,官员的背景是第一重要,杨元庆有点苦恼,他发现河东很多郡县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出身裴学,也就是裴阀门生,在他还没有坐稳河东,得到足够人才之前,他还得继续用他们。
  
  杨元庆正在忙碌之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美阳公求见!”
  
  美阳公就是苏威,他的爵位就是美阳县公,刚来丰州时大家都尊称他为苏阁老,但时间长了以后,很多人都渐渐不喜欢他,主要是他的功名利禄心太重,没有高颎那种淡泊名利的雅望,大家都不愿把他和高颎相提并论,便不再称他为阁老,改称他为美阳公。
  
  不过杨元庆却很需要这种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老臣,他需要苏威替他做实事,高颎虽然有名望却不肯做官,只能当摆设。
  
  苏威虽然爱交结朋党,热衷功名,但他本人却很能干,参与建立大隋各典律,有着极为丰富的建国经验,而且他能体承上意,又没有家族世家的背景,杨元庆很需要这么一个重臣。
  
  “请他进来!”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