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金鳞开 > 六零九 倚剑东冥势独雄(10)

六零九 倚剑东冥势独雄(10)

六零九 倚剑东冥势独雄(10) (第2/2页)

李淏莫名其妙丢了一干海岛,心中自然很不高兴。他想起光海君时代对大明的抵触,以及他哥哥昭显世子曾经对大明的不屑,认为朝鲜可以成为一个独立于明、清两国的第三方势力……
  
  理想虽然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根本不可能。
  
  根据辽东朝鲜人传回来的消息,大明灭满清只动用了数万人而已,当年势不可挡的东虏胡兵在大明的火铳火炮之下不堪一击,最终逃到了海西之地,摇尾乞怜。
  
  要想与大明对抗,那不是在自寻死路么?
  
  李淏又想到了近在眼前的江华岛,现在看看让给大明驻军似乎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尤其是岛上还有自己的侄子,昭显世子的嫡子,别说军力上是否能够跟大明对抗,就是在法统上也弱了一筹啊。
  
  因为金氏在朝中的活动,朝鲜官僚都一致认为大明这样做对朝鲜有利,何况大明也没说不能继续流放犯人去济州岛,这等于替朝鲜承担了不小的负担。至于关键的马匹问题却没有人提及,反正自己家里不缺马就行了。
  
  被白白打了一记耳光的李淏只好借酒消愁,索性将政务交给了亲信大臣,自己过着醉生梦死的昏君生活,以此来麻醉丧权辱国带来的隐痛。他好像回到了沈阳,只是这回整个朝鲜都像是一座牢笼。
  
  ……
  
  崇祯二十二年八月初一,吴荪菖到达济州,看着济州城一丈多高的城墙,良久无语。
  
  “这是城墙?”同行的杨祥惊讶道。
  
  “这连围墙都不算吧。”鲁玮也不住摇头。
  
  如果济州城都是这等样子,那么属下的大静和旌义两县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墙不在高,”吴荪菖摆出老大哥的姿态,“关键是咱们要信得过驻留岛上的一千虎贲!”
  
  想到军纪严明的军队,杨祥、鲁玮两人都有了一丝底气。
  
  吴荪菖自己却是中气不足,因为三人之中只有他知道这“一千虎贲”的真相。
  
  他们是大明第一批试行征召的义务兵,只接受了三个月的军训,还从未见过敌人的血。
  
  不管怎么说,反正从这一天开始,大明正式恢复了对济州的统治,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
  
  ……
  
  大明以文教立国,并不是一个尚武的朝代。
  
  这点上其实从文人的配饰和消费上也能看出来。
  
  先秦两汉直到魏晋,士人必佩刀剑。到了唐宋,文人也还有佩剑佩刀的习惯,北宋时一柄好倭刀价值千金。而到了明代中期之后,折扇的价格一路走高,街上尽是拿着扇子调戏小娘子的小白脸,佩剑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
  
  人民没有了尚武精神,又见军户就连乞丐都不如,自然不愿意涉足行伍。如今通过募兵制度能够招募的兵员已经越来越显得枯涸,尤其是国土沦陷时还可以用大义来招募勇士,而现在更多的人不认为有从军的必要。
  
  从崇祯二十年的时候内阁其实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又担心过早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会导致百姓对户籍制度的排斥,再次出现“逃民”,这才一拖再拖。一直到二十二年年初,才最终确定在统治基础最好的山东东三府试行。
  
  即便如此谨慎,还是出现了乡民自残逃避军队征召的现象,这无疑让内阁伤透了脑筋。
  
  不过在另一方面,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觉履行兵役的士兵大多受过蒙学教育,比之最早的东宫侍卫有更强的文化基础,不用在训练之余还被训导官拉着补课。少数乡学毕业的士兵还被报送进了武备大学,从此走上了另一条出路。
  
  虽然百姓不愿意当兵,但对于当军官却不排斥,谁不知道军官的待遇已经超过了文官,真正是一人为军官,满门有荣光。
  
  “职部等希望进行一次全国巡查,主要针对各州县征兵工作推广查证。”身佩上尉军衔的训导官抱着厚厚一摞文案,内中是各州府需要的选派的人员,经费预算等具体细节问题。
  
  秦良玉从接手征兵工作之后就没有好好睡着过,也知道地方上推广义务兵役制度很有难度。但皇太子殿下为此特别召开了御前会议,内阁六位阁老和大都督府四总部都督同聚武英殿,在崇祯面前展开讨论,做出决议。复国之后,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还是第一次出现,足见其重要性不可小视。(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