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五四三章:儒门错了?

第五四三章:儒门错了?

第五四三章:儒门错了? (第1/2页)

找于志宁,对于朝廷来说,难度并不大。
  
  特别是在知道于志宁是去会友的消息之后,只需要通过监视儒门的暗卫,就可以知道于志宁在哪里。
  
  况且,于志宁在儒门的地位本就不低,能让于志宁前去拜访的,也仅仅只有那几个人。
  
  命令发出去的第三天,马周等人便得到了于志宁的消息。
  
  此时此刻,于志宁正在洛州拜访闲赋在家的当代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何许人也?
  
  孔子第三十一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隋大业初年,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入唐,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也就是太学,全国最高学府,上至皇族太子,下至达官贵人的子弟,都会来这里学习。
  
  简单点解释,就是来了这里上学的,只要自己不是特别差劲,将来以后,都能混个一官半职,脑袋灵活点的,办事灵性一些的,封爵拜相也不是什么问题。
  
  祭酒,就是直接授课的老师,同时也是国子监的负责人,相当于后世大学的校长级别的。
  
  李元吉登基后,孔颖达无法接受李元吉对儒门的打压,故而告官离去,但也没有回自己的衡水老家,而是在洛州定居了下来。
  
  或许是早已看到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是无意识的。
  
  但是现在,机会真的来了。
  
  再简单点说,孔颖达就是现在儒门的领袖,不管实际上怎样,精神上是这样的。
  
  一个孔子三十一世孙的身份,就足够了。
  
  况且孔颖达在国子监这么多年,所积累的人脉,也更不是某一支能够抗衡的。
  
  ……
  
  儒家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
  
  如果真觉得儒家是一无是处,那么早在最开始的时候,李元吉做出的就不是打压这一举动,而是跟秦始皇那样,直接来个焚书坑儒。
  
  打压,只是不想看见他们一家独大,毫无竞争的样子,而焚书坑儒,则是彻彻底底的毁灭。
  
  而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极端,而最终的结果,表面上看,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来看,两者并没有什么差别。
  
  秦朝之后是亡了,汉朝虽然继续延续了几百年,但却始终未能恢复到往日的盛世,甚至到了汉武帝死后的几十年内,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凡事没有绝对,出现即合理。
  
  这就是李元吉对世间万物的感触,合理的,未必是好事,坏事未必不能变成好事。
  
  封杀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但也保留了一部分。
  
  所以,李元吉选择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两者中间的那条路,不坑杀,也不推崇。
  
  但是李元吉的这种态度,却给下面的官员们带来了比较大的困惑。
  
  虽不说是谈儒变色,至少大多数官员在谈到儒门这个话题的时候,都会选择避开,同为官员,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没人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
  
  而在施政中,一些带着浓郁儒家思想的东西,也被刻意的忽略掉。
  
  虽然有些东西根本就是抹不掉的,但现在却出现了这么一副怪相,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抹掉儒家在这近数百年的时间内,在华夏大地上留下的痕迹。
  
  “宣!”李元吉没有拒绝,对于孔颖达和于志宁二人的求见,他是直接答应了。
  
  他倒是要看看,这两个人到底在搞什么鬼?憎恶谈不上,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一些让自己欣慰的东西,也能够让自己看到反感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集爱恨于一身的结合体。
  
  “草民孔颖达、于志宁拜见陛下~~~”两人的姿态放的很低,与之前那种当代大儒相比较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让人找不到两者间一丝丝相似的地方。
  
  “二位爱卿有何要事急于见朕?”谈不上的感觉,李元吉还是给了二人最大的礼遇。
  
  并未因为他们辞官回乡,便以对待普通百姓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而是依旧将他们看作是官员。
  
  或许,李元吉是从那封告全体同胞书中看出了点什么。
  
  这次,不是李元吉,也不是马周等人将他们召入长安的,而是他们自行前往长安的。
  
  暗卫刚将消息传回来,马周还未做出抉择,便接到了二人踏上开往长安的列车的消息,后面的,自然也就不用他去做决定了,人都已经来了,还能咋滴?
  
  两人都在朝中有一些自己的人脉,加上近期又在外面搞了这么大的动静,就算他们不主动出面,早晚有一天,皇帝也是要见他们的。
  
  所以,当二人找到房玄龄,请求拜见李元吉的时候,房玄龄便直接来通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