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大魏霸主 > 第962章封爵镇南王

第962章封爵镇南王

第962章封爵镇南王 (第2/2页)

当时,冉明虽然不清楚越裳是哪一个国家,可以看了地图之后,突然发现这个越裳国建立在缅甸缅中省内比都,区域大体就是缅甸掸邦中南部和缅中省大部。主体民族应该后世掸族的祖先。
  
  这个民族非常好斗,也最不安份。他们时降时叛,汉族官员不懂当地民族语言,不熟悉当地民族文化,难于沟通,往往产生误解。同时,这些部族又被特殊的地理因素分割在不同的闭塞地带。最终在南北朝时期了奴隶制的部落联盟越裳。当然这个越裳此时还不算是国家,只是一个统一语系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内也争战不休。
  
  在这个时代,冉明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拓展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东南亚不说了,冉明势在必得,至于整个中南半岛,冉明更看重的还是后世的缅甸。缅甸不仅拥有出海口和天然良港,有了缅甸,就可以把印度洋控制为魏国的内湖。
  
  要看中国历史其实也很容易发现,在三国之前,中国所谓的核心地带,也其实就是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对于长江之南,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控制。可是孙坚在江东崛起,他们孙氏数代经营,把百越杀得七零八落,有效的融合了百越诸蛮,把汉化深入地方。而赵佗,把岭南纳入中华传统势力圈,自然也功不可没。
  
  所以在统一之战,那些有割据之心的军阀,冉明也不打算斩尽杀绝,而是准备利用他们继续开拓疆土。如果何谦愿意放弃部分权力,消除自立之心,冉明少不得会给他一个军的编制,即使改制后,也至少是一个中将军长。然而何谦却选择继续割据,那么就容不得他了。如果愿意接受冉明的安排,率部进驻越裳,冉明固然会在后面给他一定的器械和粮食的支持。
  
  冉明采取曲线的形式扩张,其实是有他的理由的。人都是自私的,秦军征南大军在岭南其实最开始非常苦逼,虽然秦军战斗力强悍,但是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随着秦朝失去对征南军团的控制,赵佗上位,就有了自立之心。所以加速与土著民族的融合,把岭南土著民族融合在一起了。当然孙氏也是如此。人只有在自己关系着自己利益时,才会尽心尽力。当何谦为了控制越裳,肯定会融合越裳土著诸族,等完成民族融合,回归也就水到渠成了。
  
  “只要何帅效忠魏国,除了二十一州之外,其他地方都好说。不知何帅对大魏镇南王这个职位如何看?”
  
  “封王,如果是镇南王?”听了这话何谦内心里不激动那是假的,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可以称孤道寡?这个听起来诱惑不小,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好做的。光越裳的土著人口足足有数十万人,这些如同猴子一般的土著,尽管战斗力不强,可是正应了那句话,癞蛤蟆爬脚面,它咬不死你能恶心死你。
  
  首先如今的越裳名义上归宁州管辖,但是大部分处于土著部落控制之下,西部的孟卯部落控制下,自己要想掌控越裳,,就得从土著军手里抢过来,可是那土著会肯把越裳拱手相让吗?绝对不可能。到时候后边的魏军就能够笑看自己和土著拼死拼活了。
  
  而且退一步说,就算自己拿下了越裳,但是等魏军彻底拿下宁州之后,接下来肯定是要继续南下,魏军除了要进攻广州和交州,琼州外,他们会不会进入越裳?如果要进入越裳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又会和现在一样,陷入两边为难的境界。
  
  或许是看出了何谦的顾虑,刘召当既拿出了丹书铁卷。这个丹书铁卷当然不是铁牌,而是指用朱砂写成的盟约材料,铁意味着永不改变。
  
  丹书铁券:皇帝与大臣之间订立誓约的书面材料。(简称“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可以认为“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何谦对于这个丹书铁卷可是早有耳闻,只是没有见过。打开铁卷一看,上面用朱笔写着,弘始元年丁酉日(七月四日)大魏皇帝封何谦为魏国镇南王,世袭罔替,建镇南国,定都镇南城(内比都)。魏国与镇南国以湄公河为界,湄公河之北属魏,之南为镇南国境。按制镇南国享受大国待遇,可建上、中、下三军,每军五千,另准其建王六军。每年上贡十万金,布、绢、丝各三千匹。
  
  当然丹书铁卷里还详细的书写着镇南国向魏国承担的责任,比如外交统一,这个时候镇南国不能与魏国中央朝廷宣战国建交,也不能有经贸往来。当然,在镇南国遭遇敌国攻击,若镇南国需要,魏国可出兵支援镇南国。
  
  这个时候,何谦看到冉明亲笔书写了如有违誓天谴之。在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拿发誓当放屁,人们还是比较重视誓言的。何谦随即向刘召道:“某随誓死效忠皇帝陛下!”
  
  刘召满脸堆笑道:“如此,外臣就恭喜镇南王了。”
  
  何谦随即招集江州督护军,向诸将宣布效忠大魏,改旗易帜。当然这些将领也非常开心,毕竟任何一个将领面对魏国军队都压力非常大。能不打是最好的选择。就在刘召成功说降何谦之后,另外一路皇家特卫特使也成功的说降了周仲孙。
  
  可是周仲孙居然和猜测的不一样,并没有接受魏国拿出了扶南王爵位,而是采取招降第二计,所部接受改编,愿领一军,镇守一方,不过问政务。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随着周仲孙与何谦二人投降,司马聃所部仅有不足二十万军队中,将近七万人马已经投降了魏国,三分之一的兵力没有了。更加严重的是,司马聃派出司马晞率领右统军、左统军为讨贼大军主力救援无锡,在这个时候,米利和水师被牵制在历阳,而建康仅不足四万军队。而且这四万军队都是司马聃的王六军,也是中央禁军,基本上没有打过仗的少爷兵。
  
  出现这种情况,立功心切的刘鹏和贾信二人立即找上了刘召,三人暗中商议一番,拿出一个决议。以刘鹏、贾信所部加上何谦、周仲孙所部,全军将近八万人马,准备拿下建康,擒获司马聃向冉明献礼。
  
  紧接着形成决议后,周仲孙利用其嫡系力量驻防燕子矶、幕府山一带的便利之机,让心腹将领带着亲卫进城。拥有影子,司马聃当然知道周仲孙的人进城了。只是司马聃见周仲孙所部进城的四个校尉,带着亲兵三四百人,也没有太过在意。因为影子打探到的消息是,周仲孙的将领全部去了青楼喝花酒。
  
  喝花酒只是打掩护,真正的目的是与皇家特卫情报人员接头。有了这三四百精干的力量,配合皇家特卫情报人员与行动处成员,加上冉明曾在建康秘密积攒的力量,总共得到数千兵力,开始在入夜时分真正行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