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大魏霸主 > 第753章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第753章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第753章众叛亲离穷途末路 (第2/2页)

石虎在位期间,又大力修建了铜雀台,在冉闵建立魏国之后,一度期间,冉闵把铜雀台殿室作为安置灾民的地点。
  
  不过,随着灾民离去,经常有文学仕子在铜雀台缅怀古人,作诗写赋。
  
  这天,铜雀台又云集了这个时代最为有名的文士,就连病重的大书法家崔悦也来到了现场,当然还有天下名士,致仕的谢安,就连孔子二十四代世孙孔抚也来到了邺城铜雀台,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闻喜裴氏只要是魏国能数得上名号的家族,都把最杰出的青年子弟或家族名宿派出了出来。用现在的话说,这场集会就是大腕云集,名星如云。
  
  如果在铜雀台丢颗巨型炸弹,把这些集会仕子全部炸死,魏国的文学传承至少要倒退五十年。
  
  恐怕太学、国子监都要用白丁充任。
  
  这次集会发起人并不是文坛名宿,只是一个荥阳郑氏著经堂三房名不见传的郑衡,集会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开始饮宴,接着一些文士写的诗拿了出来,供大家赏鉴,有的写战场的,有的写风光的,有的写百姓淳朴的。也有拿出画来让众人鉴赏的。特别是冉明的到来,把后世的写真、素描手法传了出来。
  
  古代中国的绘画,其实并不注重写真,而是以传神为主流。画得太过逼真,反而落了下乘。画一副画前,必须把意境提到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比如,有一人李姓文人画了一副描写战争的画卷,上前只有一句诗“将士残刀逐胡风,激烈留给后人看。”画面则是一柄段了一半的战刀,一面破烂的魏字战旗,其他就是简单几笔,勾勒出来的俯尸轮廓。这副画被众人定上画中上品。
  
  如果在后世,这副画充其量只算是书画业余水平,简直就是抽象到极致的画。但是在这个时代,它偏偏是上品。
  
  一边饮酒,一边说着各地的风俗,慢慢的酒喝高了,饮酒作诗,也有现场就发酒疯的,古代不以发酒疯为耻,相反还以洒脱为美。有些古怪的行为,不叫古怪,叫潇洒哥,叫旷达哥,君不见李白让高力士拖靴子?这不算什么离谱的,就像阮籍好酒,喝醉了就睡在人家妇人身边,世人称其好色不淫。如果在现在,肯定会被骂死。(诸位有意寻一下世说新语,里面对晋朝名士荒诞的行为记录非常多,非常有意思。比现在的什么段子精彩多了)
  
  郑衡突然摇摇晃晃的边手舞足蹈,边扯着自己的衣服,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众人的注意。郑衡时而放声高歌,时而肆意的大笑,突然大居然放声大哭起来
  
  “这才是天地间的正气,囯人的骨格,齐太史与晋董狐不畏强囘泉,记载史。苏武牧羊十九年,终曰手持汉节。衡常恨,没有早曰出仕啊,与君同甘生。”
  
  若冉闵这一举措放在明朝倒霉了,你是皇帝,不顾自身安危,冒什么险?若是战争了,囯家怎么办?大臣的吐沫星子能活活喷死。但在这个时代人们眼中,这是美事。许多文人也十分向往,一个个酒喝高了,颠狂起来。特别是冉闵率军前往河洛地区救黄河水灾,更是千古圣君的典范啊。
  
  郑衡又哭道:“可是这么好的皇帝,却惨遭奸人暗害,宝珠蒙尘,皓月盖云了!”
  
  魏晋时代的文人虽然自我麻醉,却不是满清时代的奴才,他们都敢言敢说,虽然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建设性的语言。不少借着酒疯,真真假假的议论起来当朝政策。
  
  其实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样一件事,完全可以颠倒黑白。记得有个段子说某报社招募记者,问,假若你是秦朝记者,如何报道秦朝焚书坑儒这件事,有人道:“篝火晚会出现意外,三百余儒生被火烧死,大量书籍被烧毁,秦始皇帝亲临现场,组织求灾!”
  
  这就是政治文字,古代的文人无耻起来也是没有底线的,要污蔑一个人,能给你说成臭狗屎,同样,要捧一个人,也给你说成花儿。
  
  反正欲之罪,何患无辞?
  
  众文士缅怀冉闵建立魏国的辛苦过程,还有以往与胡人战争的艰辛和苦难。从冉闵的行军打仗,到治国安邦,把冉闵都说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圣君,别冉闵了,就连冉明在场,估计听了都会脸红。
  
  他们这么一闹,邺城可都真热闹了。那些百姓也迷茫了,原本不是籍罴要当曹操,要谋朝篡位啊,原来是陛下要回来了。
  
  等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就不乐意跟着冉智当兵打仗了,其实也不由得他们同意,军营周边围了太多的百姓,不少老者还有妇女。有些性子烈的当场就骂开了:“我看你是脑袋被驴踢了啊,居然敢拿着刀对准陛下。没有陛下,你早就被胡人虐死,还有今天的日子吗?今天我才算看出来了,你就是猪狗不如的东西,这日子没有法过了!”
  
  “当年咱们没地没粮,都快饿死了,是谁给你的粮食,是谁给你的地?”
  
  还有老爹骂儿子:“能奈大了,会忘本了啊,今天你不跟我回家,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