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大魏霸主 > 第596章冉明被绿了(一更)

第596章冉明被绿了(一更)

第596章冉明被绿了(一更) (第2/2页)

冉闵仔细了考虑了一下,顿时点头同意了。如果说以前,他真没有那么多的钱粮用来修史书,可是现在,与晋国已经完成议和,短时间内则无大战发生。而修史书也可以笼络天下仕人之心,亦可青史留名,所以冉闵就同意了冉智所请。
  
  冉闵大手一挥,立即命户部调拨三千万钱用来修书。
  
  冉智又恳求道:“一人计短,二人智长。儿臣听闻国子博士颜约履行清淳,通明典义,乃修书不二的人选,所以儿臣恳请父皇调国子博士颜约入宏文殿!”
  
  冉闵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依稀记得颜约此人是冉明举荐的,所以也就同意了。
  
  其实颜约并不算是冉明一党的人,不过颜约与冉明还算有点香火之情,他只是对冉明有些好感而已。可是裴弼却不这么认为。他以为冉明绝对不会举荐一个不是自己的人,这个被冉明举荐的颜约,肯定是秦王党。
  
  裴弼让冉智请求冉闵修书,既是为冉智增加人望,同时也是断冉明在朝廷上的臂膀。冉明本来在朝堂上的力量就非常小。除了王猛是冉明的铁杆心腹之外,也只有条攸了。可是作为当朝司空,给裴弼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条攸。不过,裴弼却想到了利用修书,把国子博士调出国子监。
  
  国子监虽然是一个清水衙门,可是作用却不容人们小视。在古代,国子监不仅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其实国子监也有了部分后世教育部的职能。在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进入国子监就学,其实就差不多端上了铁饭碗,一脚迈进官场里了。
  
  一个博士,可以为冉明拉拢无数人才。或许现在他们只是微末流小官,可是将来前途都不可限量。
  
  拿下颜约,也算是断了冉明的一臂。
  
  以冉明的政治头脑,裴弼调走颜约他根本猜测不到冉智的用意。可是王猛却觉察到里面有不寻常的隐情。
  
  王猛很是担忧,冉智会用什么阴谋手段对付冉明。
  
  下朝之后,王猛正寻思着如何找一个借口通知冉明,小心提防冉智的暗箭。就在王猛准备回府时,突然一个仆从过来道:“吾主欲与使君一晤。”
  
  王猛不疑有他,就跟着这个仆从前去,走了莫约百十步,王猛看到了一辆带着司空府标志的马车。冉明是当朝司空条攸的孙女婿,也是冉明在朝堂上可以防备明枪暗箭唯一保障。要知道如果条攸,以冉智的手段,绝对可以把冉明玩得欲仙欲死。可是因为条攸的关系在,冉智也不好太过份。
  
  毕竟朝堂上的那些御史玩嘴的战斗力太强悍了。
  
  作为一个历经后赵魏国两国四朝的老臣,条攸其实也从蛛丝马迹中看出了里面的不寻常。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国子博士,甚至都决定了夺嫡的人选与朝局以后的走向。政治斗争,其实远比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加残酷。
  
  王猛与条攸见礼后,条攸道:“东宫似乎不准备寂寞下去了。这样也好,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如果他什么也不做,反而会地位稳固,不过动作越多,越是容易露出马脚!”
  
  “是啊!”王猛叹气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图奈何矣。秦王殿下年后必定会就藩秦国,这一去,未必就没有利,以秦王殿下的能奈,秦国必兴!”
  
  条攸道:“现在你不要动,告诉他。也不要动,先观望一番吧。”
  
  虽然条攸没有提他是谁,可是二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王猛道:“陛下这一回恐怕少不了掣肘!”
  
  “掣肘,这是帝王心术,永远少不了的!”条攸道:“以后记着,颜约一去,朝堂上可就剩你了,如果真有什么意外,先保有用之身,再图后计!”
  
  王猛虽然是户部尚书,看上去位高权重,其实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稍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乱子。罢官去职,这都是小问题。哪怕王猛还是白身,冉明也不会亏待他。就怕东宫会把事情做绝,让王猛的“罪”变得不可赦免!
  
  辞别条攸,王猛坐着自己的马车回府,他突然想起儿子王永快要周岁,作为父亲应该送他一个礼物。其实这点事情,根本不需要王猛亲自出面去做,可是王猛却喜欢亲自处理这事。
  
  王猛对长子王永给予了厚望,希望他能文武双全,以后为冉明效力。他今天离不开冉明,如果不是冉明,恐怕他还是一个草民。
  
  王猛来到仁安坊的一家金店,给长子打造了一个长命金锁。就在离开了时突然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熟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冉明的小妾李氏。
  
  王猛突然看到李氏对面居然还有一个青年男子时,感觉急怒攻心。在这个时代贞洁观念远没有明清时代那么重,可是作为女人,最基本的礼义廉耻还是有的。冉明不嫌弃李氏的再嫁之身,
  
  除非冉明欲立李氏为正妻,否则王猛也不会反对。不过,作为臣子、心腹,王猛可不想看见李氏给冉明戴绿帽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