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诡三国 > 第3200章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3200章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3200章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2/2页)

三代人的努力,都未必能够改变族人的言行举止。
  
  那么要改变思想呢?
  
  需要多久?
  
  『德祖。』
  
  斐潜缓缓的说道。
  
  『在。』
  
  杨修应答。
  
  『王朝之兴衰,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之危。其基业长青,言天命之归,人心所向,明君贤臣,千秋万代。然世事何以无常,天命何以无恒,君何以昏,臣何以庸,王室之命,何以衡之?』斐潜缓缓的说道,『王朝如此,世家何如?言天命之归者,多怀鬼蜮,言人谋之成者,多以自负。自古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春秋世家,今何有存?王朝世家更迭,多有言因人心不古是也。然则人心,乃何人之心?兵乎,士乎,亦或是,民乎?士人常言,得民心者可得天下,其言之民,盖自诩为民,亦或是……普通百姓?不知书,不识字,不通礼,不明事之百姓。既民多愚,便任其愚之,见民多怨,便由其怨之,知民多困,便嫌其烦之,如此,民心何来?请德祖以教。』
  
  杨修皱眉。
  
  他明白斐潜是什么意思。
  
  这是和山东之人完全不同的两个执政方针。
  
  斐潜在平阳,在河东,在关中所展现出来的,也是如此。
  
  山东人口头上重民,实际上重士。
  
  斐潜口头上重士,实际上也重民。
  
  所以即便是袁尚是战败者,但是只要袁尚真的愿意出来,不再怨天怨地搞东搞西,斐潜就让袁尚出来做事。
  
  士之名望,在斐潜眼里,不值一文。
  
  如果在之前,杨修必然会高谈阔论,表示斐潜所说之言,都是谬论,表示『百姓之性,皆愚钝也』等等的话,然后阐述国家王朝想要强大,必须要仪仗『智者』,想要有秩序,必须要依靠『宗族』云云。
  
  后世也有很多砖家叫兽,表示治国理政他们最刑。
  
  但是实际上,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够明白那些砖家叫兽不过就是被饲养的狗,谁给狗粮,便是给谁出声。
  
  别看有时候好像是站在普通民众身边摇尾巴,但是实际上他们根本就看不上民众手里的窝窝头,也不是真心为了民众发声,而是嘴馋资本扔出的带骨肉,为了达成资本的某些目的在吠叫而已。
  
  此时此刻,在见到了平阳之地的繁华和安定之后,如果杨修再次说什么『礼』,无形当中就落入了狡辩之中。
  
  毕竟平阳发展起来,并不是靠着公知……哦,依靠大汉士族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不是。就连学宫,也是斐潜先建好了,请来了蔡邕之后,才渐渐有士族子弟慕名而来,汇集平阳之地。
  
  『人心之欲,不可足也。』杨修缓缓的说道,『一人之欲,尚难以遏,更何况千万人乎?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杨修说着,目光下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今日直言,望骠骑恕罪。』
  
  斐潜笑了笑,『请指教。』
  
  杨修缓缓的抬起头来,『在下知骠骑之志远大,然瞠乎其后却如何?世家之鄙,盖因传承之所欲也。今辞骠骑而返,非不明骠骑之志也,乃……骠骑之后,可有继乎?』
  
  『骠骑之关中河东所兴,一则以骠骑宏大之志,二则……呵,二则乃兵戈而立基也。兵兴而死伤者众也,昔日权贼忙于争夺,百姓生死,孰能顾之?是以,良田荒废,病疫横生,人口损之十之七八。故安民之为首要,便如汉之初兴,修文而治武,安邦以休养,民自安居乐业。』
  
  『夫地广而人寡,存者自是田畴广袤,种莳而助不给。是以大业可成,二十载间,若不遭变故,定有治而盛也,究其所故,乃黔首饱暖无忧,可繁生养者也。』
  
  『然斯盛之,不可长久,盛极必衰。盖因黔首饱暖,必思淫欲,又加之愚钝成性,不求圣贤之道,蛮横耍混,索取无度。繁衍数代,子孙益增,荒芜皆为阡陌,寸土必生龌龊。昔日之苦昔人苦,今日之乐今人乐……』杨修长叹道,『世家士族子弟如此,寻常百姓黔首亦如是。在下于中平年间,也曾是鲜衣怒马少年郎,意气风发好时光,而如今却……故今向骠骑辞行,非在下不知骠骑好意,奈何乡老皆于河洛……家严已然年迈,行动不利,出入皆需拄拐……』
  
  杨修本身就不笨,到了平阳之后,起先有些糊涂,但是后面就慢慢的想明白了……
  
  士族世家,本身就有各处下注的习惯,而在斐潜之处,已经有很多下注的世家士族子弟了。这些或许是主动投靠,或许是被动依附,但是不管怎样说,这些在斐潜身边的士族子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结合体,使得曹操原本希望的关中河东士族反乱,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了。
  
  杨修起初还因为斐潜将他和袁尚放在一起而羞怒,可是在平息了怒火之后,冷静的想一想,其实他确实是和袁尚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丧家之犬败军之将,又有什么资格去愤怒,亦或是去哀鸣呢?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至少在斐潜这里,袁尚在度过了前期的飞熊轩之后,能够平静的出现在骠骑麾下文官行列之中,虽然未必是有什么重大职位,但也证明了斐潜不会因为是敌对之后,便是有意刁难。
  
  可杨修依旧是不会留下来,不是他不信斐潜,而是他不信斐潜的下一代。
  
  就像是斐潜觉得暴发户要经过三代才能变得有气质一样,杨修也同样觉得斐潜这么浩大的制度改革,没有两三代根本不可能。而斐潜最大的问题,不是当下能不能赢,而是赢了之后,还能持续多久?
  
  杨修说他自己年少鲜衣怒马,不知忧愁,何尝不是在表示斐潜如今做这么多事情,到了斐潜下一代说不得就『今日之乐今人乐』了。
  
  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问题。
  
  封建王朝会逐渐产生权贵阶层,比如高官贵爵、富商大贾,而任何年代『炒房地产』都是稳赚不赔的。因此,他们有钱以后就会大量收购土地。在那时,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土地限流政策,很多穷苦农民一旦遇上天灾人祸便只能卖地,最后沦为为地主打工的佃农。如此发展下去,土地兼并的情况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就这样周而复始,国家消耗越来越大,而纳税人越来越少,最终造成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
  
  当然,每个末代皇帝都知道原因出自哪里,但这时候已经骑虎难下了,皇帝作为既得利益者代表人物,在任何时刻他们绝无可能放弃自身利益。
  
  世家士族如此,百姓黔首呢?
  
  也是一样的。
  
  就如同杨修所言一样,普通百姓在祖辈父辈经历过痛苦之后,会有记性么?
  
  一样没有。
  
  温饱之后思淫欲,誓与赌毒不共天,看起来像是一个开玩笑的梗,但其实就像是情人节,女神节,以及砖石恒久远一样,是资本家精心挑选出来的陷阱,如同脑残金一样,念叨得多了,也就根植在心中了。
  
  杨修确实看到了平阳的强,关中的盛,但是他不觉得这种强盛能够多持久。
  
  『德祖……汝之迁变,多矣。』斐潜笑道,『汝既得迁,天下之大,岂无变乎?』
  
  杨修一愣。
  
  他变了么?是的,他已经变了许多了。虽然他说要直言,但是实际上他已经不会像是之前那样锋芒毕露,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举例也是多举他自己的例子。
  
  杨修吸了一口气,低头而拜,『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斐潜点了点头,『善。』
  
  沉吟了片刻,斐潜便是伸手在桌案上取了一张纸,提笔沉吟了片刻,写了几个字,便是用了印,让人交给杨修,『既汝执意而去,某也不为难德祖,此书……也不枉德祖辛苦一趟!』
  
  杨修双手接过,一瞅之下,不由得目光一动,心神微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