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一看文学 > 名门纪事 > 第九十二章 路途

第九十二章 路途

第九十二章 路途 (第1/2页)

靖国公府宴席皓轩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不过郑钦也没有被人冷落,他这个文探花可是比他哥哥那个武状元受重视多了。
  
  涵因也跟着大太太应酬各家的夫人、姑娘。李宁馨、陆寄悠、萧若华、裴嘉柔跟涵因最是要好,听说她要回荥阳老家,都有些不舍。
  
  “尽早回来,这次轮到陆妹妹邀诗社了,你不在又少好多热闹。”李宁馨娇嗔道。
  
  “二哥的假期只有一个月,算上来回的路程我最多也就是离开两个月。说不定能赶上下一次。”涵因笑道。
  
  过了一会,李宁馨趁着别的女孩子议论歌舞的时候,逮了个空,低声在涵因的耳边说:“母亲让你不必着急。族里也并不是你二叔一个人说了算的。她已经给外祖父去信了。”
  
  涵因感激的点点头:“多谢姑母了。”
  
  次日,郑家的三兄妹便启程去荥阳了。老太太担心三个孩子在路上吃苦,特地嘱咐要多带些下人伺候。于是,大太太便安排了七辆马车凑成一个车队,又拨了三十人的护卫。他们三个知道这涉及到靖国公府的面子,因此也没有十分推辞。之后郑重的跟长辈们拜别。
  
  因为安排的车多,很是宽裕,涵因便带了暮云、祈月、沁雪、盼晴四个丫头。
  
  车队沿着官道一路向东。郑钧心急族谱的事,加紧赶路,马车颠簸,比上次涵因跟着去洛阳要劳累的多。
  
  正值初春,田野里一派春色,但是这一路来,竟是一滴雨都没下,似乎连黄河的咆哮都减弱了不少。官道是沿黄河走向的,周围的田地便是没有雨,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因此也看不出太大的影响。但更远的地方就不知如何了。
  
  在驿站的时候遇上几拨驿马向着长安方向赶去,看情况甚为紧急,连驿官都来不及问什么事,私下里嘀咕。
  
  等过了洛阳,驿站中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骤然多了起来。
  
  原来,去冬到今春这场干旱至今没有完结的意思,“久旱必有蝗”,河北一带已经出现大片的蝗灾,还有蔓延的趋势。那些急匆匆的驿马,送的便是各府县的加急文书。想必这下子要让皇帝好一阵头痛了。
  
  蝗灾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极其可怕的,蝗虫一过,寸草不生。而且。这些蝗虫成群迁移,说不定整个产粮的地区都难以幸免。现在蝗虫紧紧是在河北一带,不知何时会席卷到这里。
  
  这个时期的气候一直湿润温暖,关陇河南一直很少发生大旱,蝗虫不喜湿润气候。因此也很少出现蝗灾。除了开皇年间记载过一次大蝗灾,之后都是小范围的,在形成飞蝗之前便扑灭了,没有造成过太大的损失。而这一次大范围的久旱不雨,蝗灾有蔓延的趋势。各官府根本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已经出现飞蝗才开始上报。
  
  大隋虽然处于盛世。但这歌舞升平之下却一直暗伏着各种危机。
  
  这些年接二连三出现天灾,再加上世家门阀趁机兼并土地,农民们在荒年把官府分的地卖给大户。之后就只能给大户人家做佃农,逐年加重的租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一旦发生灾荒,他们就会再度失去生计,成为流民。
  
  此时正当青黄不接的时日。一旦遭灾,便是这一等产粮之地都有可能出现“人相食”的惨剧。看着窗外青葱的农田。不敢想象之后的情景。
  
  长公主原本想推行“摊丁入亩”以缓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问题,但是遭到世家门阀明里暗里的抵制,随着长公主的死亡,这项措施也终于停了下来。
  
  车终于到了郑州境内。郑州原叫荥阳郡,下分管城、荥阳、荥泽、原武、阳武、新郑、中牟七县。荥阳郑氏的祖宅便在荥阳县内。
  
  荥阳郑氏的起自周朝分封的郑国,在东汉时出了一位著名的经学家“郑玄”,此人博览群经,几千人来拜他为师,汉代学者大多专精一部经典,郑玄却博通,于是郑氏以“博经堂”为堂号。到了三国时期,郑浑成为曹魏的匠作大将,从此郑氏迈入了高门的行列。此后北朝历代,郑氏世代为官,在北魏时期郑氏分为四支,北、西、中、南,其中北支郑晔仍在荥阳,被称为北祖,他的儿子郑茂任北魏中书博士,生有七子,其中长子无后,其他六支子嗣与原来留居于此的一支杂居,号称“七房郑氏”。涵因这一脉,是三房郑洞林之后,在北周时期,先祖郑孝穆任北周中书令,其子郑译在隋文帝杨广夺权上出了大力,被封为沛国公,世袭罔替。杨广即位后借故除爵,郑译死后,杨广又追封他为梓公,郑译的儿子郑元寿门荫拜仪同大将军,因历史改变,他支持世宗掌权,又被复封为沛国公。此后这一支一直四平八稳,袭着爵位,没再出什么了不得的人才。直到庶子郑伦横空出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